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始终是发展的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残疾人大国,全国范围内有残疾人口2.6亿,其中近七成的残疾人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的问题要解决,农村残疾人的问题更要解决。他们身上兼具着农业人口和残疾人口的双重特点,是急需关注和扶持的社会弱势群体。前全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就曾说过,未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心在农村地区。重视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关注农村残疾人的社会需求不仅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时值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民生问题广受热议,成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成都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之一,为使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同时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对于解决四川省农村地区残疾人口问题,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和扶持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的残疾人救助与服务体系存在较显著的行政性色彩,社会力量和资源利用率低,救助和服务层次有限,对残疾人群体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没有注意满足残疾人实现社会融合的愿望,不能使其真正摆脱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本文借助社会支持理论,通过对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现状和需求的分析,找到有效整合残疾人救助与服务资源的途径,构建以农村残疾人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丰满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使其获得更多有效的社会资本,帮助其真正回归社会,实现社会融合。并努力探讨社会力量,诸如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在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希通过此番探究,挖掘更多的社会力量潜能,帮助减轻社会福利负担,实现残疾人社会支持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全文分为5大章节,以2006年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和2009年、2010年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公报内容为基础,对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粗浅的建议。引言。行文以四川省统筹城乡建设的大背景为起点,阐述了此番研究选题的意义和意欲达到之目标。在参阅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支持理论以及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扼要的综述。针对社会支持概念和理论研究的多元化特点,就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并就相关概念,如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进行了简要辨析,以澄明其在社会支持理论框架下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现状分析。分别从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的人口学特征和需求现状的分析入手,借助人口学的观察视角,找寻农村残疾人口的需求特点。在数据比对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缩减型和老年型的人口结构特点以及较低的文化教育水平;长久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需求,以及缺口仍然较大的贫困扶助和康复需求;使得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并进的特点,亟需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社会支持现状分析。本文将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现状的分析单列为一章,是为了能够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支持施主者的角度,而非受助者的角度观察现有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以对社会支持的面貌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分析发现,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情况并不乐观,社会保险参加率不高,能够享受社会救助的残疾人人数更是有限。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建设蓬勃发展,但是仍表现略有不足。社区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较低,文化教育类公共服务缺失,城乡差距较大。问题及原因分析。综合上述对农村残疾人需求与支持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存在支持内容不足、支持系统不完善、支持模式落后等方面的问题。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体制政策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其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其次是体制发展等历史性原因,与此同时,社会慈善意识和助残理念也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对策建议。根据社会支持理论,本文提出围绕农村残疾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为主力、社区为平台、家庭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系统。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支持资源的整合,帮助农村残疾人摆脱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真正实现有效的社会融合,让农村残疾人救助与服务成为可持续性的社会支持行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等正式支持仍然要在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满足农村残疾人基础性和根本性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处理好与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助残力量的关系,增加互信合作,培养扶植社会助残力量,改善社会助残意识,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于农村残疾人。其次,整合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资源,以社区为服务平台,非政府组织为服务主要提供者,不断提高社会支持供给的社会化程度。最后,在熟人社会的农村地区,家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对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扶持,依托家庭为基点,实现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支持。前人有关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无论在研究广度亦或是研究深度上,都岂非我辈可以简单超越。本文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在以下方面能够有所新意。其一,本文选取农村残疾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使之有别于以往单纯地从对某类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入手而进行的单线条的研究。其二,本文的研究意图在于希望探索实现救助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实践途径,以使残疾人救助和服务能够更高效,而并不重于提出某种全新的救助方式或救助内容。不足之处难于逐一详述。建立在四川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的本文,研究数据和资料乏善可陈,且未能切实深入农村残疾人群体开展广泛的实证调研。写作之初,本文试图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对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然囿于个人研究能力有限,未及拥有充足的样本量,不得已放弃之。上述不足之处使得本文的研究不乏纸上谈兵之感,研究意义能够实现几许,未不感惴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