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迅速提高。但同时,由于宏观区域政策的倾斜所带来的人口和资本的流动,加上各地方自然区位条件及经济发展基础不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呈现出极大的差别,因此区域差异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探讨我国区域重心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以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2010年)全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历年的GDP总量、常住人口数量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作为基础,另外通过测度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的区域经济政策,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时期不同的区域政策根据其实施力度和涉及范围的广度分别评分,并设计了一套区域政策指数评价系统,将区域经济政策加以量化。然后根据上述GDP、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利用重心公式,分别计算出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固定资产投资重心以及区域政策重心的迁移情况。在此基础上,首先分别分析了人口迁移与经济重心转移之间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转移与经济重心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政策倾斜对我国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其次,综合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区域政策这三种对我国经济重心转移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将三者综合起来计算从1978年到2010年的综合影响。包括其迁移状况与实际经济重心迁移的状况是否一致,从趋势上观察远离还是趋近。最终得出结论:人口迁移、固定资产投资转移以及区域政策的倾斜都对经济重心转移有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二产业逐渐弱化,同时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始发挥主导优势,由此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对象从之前的“民工潮”到现在的高技术人才,两者迁移在方向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区别,由此看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人口重心的分布。另外区域政策的倾斜所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转移,能否使当地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改革开放之初对东南沿海先行发展的倾斜区域政策及后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实行的效果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