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一个在实践中遇到的具有典型性的工伤纠纷案件入手,时年58岁的农民工刘某在某工地遭受事故发生伤害,此后其基本的工伤补偿待遇迟迟得不到兑现,他经历了两次工伤认定、两次伤残等级鉴定、两次劳动仲裁程序,最后在仲裁委的促成下,与用人单位达成调解协议,但直到协议履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依然未履行协议内容,他继续向人民法院提出了强制执行。作为一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他既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也没有享受到工伤补偿待遇,其遭遇令人唏嘘,但却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工伤补偿待遇追索程序应当如何设计、退休劳动者发生工伤到底应享受何种待遇、工伤补偿待遇计算中的标准如何统一,这些都是工伤职工在工伤补偿待遇追索过程中遇到的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困境,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工伤补偿待遇追索程序。工伤补偿待遇追索程序复杂、耗费时间长,给工伤职工追索补偿待遇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本文拟从加强工伤保险缴费强制性入手,重置三方关系,提出简化工伤补偿待遇追索程序的相关建议。(二)退休劳动者工伤补偿。达到或者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遭到事故受到伤害能否被认定为工伤,以及被认定为工伤后享受何种工伤待遇,通过对现行立法中各个省份所出台的规定的分析,提出完善退休劳动者工伤补偿制度的建议。(三)工伤补偿待遇中的计算问题。工伤补偿待遇计算标准、计算期间与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于他们实际将享受到何种待遇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劳动者平均工资这一计算标准和停工留薪期、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待遇计发起点这两个计算期间的现有规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统一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期间。这些问题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我国立法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更进一步加大了案件处理的难度。且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做法,行政解释、地方规定、判例书援引以及一些地方行政机关作出的复函如同“丛林密莽”,由此使得工伤案件在法律实务中出现了诸多争议,案件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工伤保险在中央、地方、基层不同层级中不断细化,这种细化中产生的差异愈来愈明显,工伤保险地方化和碎片化的程度也愈来愈严重,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层出不穷。简化工伤补偿待遇追索程序、统一工伤认定尺度和计算标准、规范裁审法律依据是妥善化解工伤争议、保护工伤劳动者、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和提高用人单位安全用工意识的题中之义。本文拟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本案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类似案件提供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