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一项基于医院的病例系列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51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影像学表现之一,是以微小出血破裂而引发微量出血为特征的脑实质病理改变。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规影像学检查也很难发现,并且潜在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对CMB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进步,梯度回波序列T2加权成像(gradient-echo T2-weighted imaging,GRE-T2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得CMBs的检出率逐渐增加。本研究试图探讨具有血管性危险因素及发生急性卒中和既往具有卒中病史的患者CMBs的检出情况,及分析影响CMBs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比较脑不同部位CMBs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具有血管性危险因素、急性卒中和既往具有卒中病史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MBs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三组:单纯脑叶CMBs组43例、深部/幕下CMBs组88例及混合部位CMBs组143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既往卒中史(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药物应用史(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等药物)。相关实验室检查(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e,FBG)、血脂、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胱抑素C(cystain C,Cys-C)等)。通过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评估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CMBs、新发卒中、无症状性卒中的影像学表现。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CMBs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共纳入274名符合诊断标准的CMBs病例,男性172例、女性102例。274例CMBs患者中单纯脑叶CMBs组43例、深部/幕下CMBs组88例及混合部位CMBs组143例。CMBs患者的年龄35~91岁,平均年龄67.47±10.51岁。有吸烟史者60例(21.9%)、饮酒史者56例(20.4%);合并高血压者 214例(78.1%)、血脂异常者144例(52.6%)、糖尿病者79例(28.8%)、冠心病者32例(11.7)、房颤者15例(5.5%);既往有脑出血病史者42例(15.3%)、脑梗死病史者125例(45.6%);平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50例(18.2%)、他汀类药物者24例(8.8%)。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 CMBs 患者高血压病、脑出血病史、房颤、LI分级、Fazekas评分、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hyperintensities,DWMH)评分、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PVH)评分有所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高血压病(83.2%)、既往脑出血病史(21%)在混合部位 CMBs 组发生率最高;房颤在脑叶 CMBs 发生率最高为 14%;Fazekas评分0~2分(轻度)者(48.8%)、LI分级≤1级者(51.2%)、DWMH评分为0~1分(轻度)者(55.8%)及PVH评分为0~1分(轻度)者(53.5%)在脑叶 CMBs 组发生率最高。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对其它混杂因素后,高血压病、房颤、LI分级及DWMH评分在CMBs不同部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深部/幕下 CMBs 组和脑叶 CMBs 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深部/幕下CMBs(OR=2.483,95%CI 1.073~5.747,P=0.034),但伴房颤者更倾向于发生脑叶CMBs(OR=0.064,95%CI 0.007~0.586,P=0.015)。脑叶CMBs组和混合部位CMBs组相比,高血压病在混合部位CMBs多见(OR=0.294,95%CI 0.126~0.686,P=0.005 ), LI 分级≤1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脑叶 CMBs ( OR=5.220,95%CI 1.246~21.860,P=0.024)。深部/幕下CMBs组和混合部位CMBs组相比,LI分级≤1级的人更偏向于发生深部/幕下CMBs(OR=7.653,95%CI 2.509~23.344,P=0.000), LI分级为2级的人群也更倾向于发生深部/幕下CMBs(OR=3.676,95%CI 1.294~10.447,P=0.015 );DWMH 评分为轻度的人群更倾向于发生深部/幕下 CMBs (OR=6.468,95%CI 1.876~22.296,P=0.003)。  结论:  1.高血压病、LI、DWMH和房颤可影响脑内不同部位CMBs的发生。  2.与深部/幕下CMBs患者相比,伴房颤者更易发生脑叶CMBs。与脑叶CMBs患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深部/幕下CMBs及混合部位CMBs。  3.混合部位CMBs患者LI及LA病变程度较其他部位CMBs患者重。  4.抗栓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并没有对CMBs的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带来影响。
其他文献
本课题选择不孕人群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定支原体阳性组与支原体阴性组宫颈粘液、外周血的细胞因子表达(IL-1、IL-2、IL-6、TNF)及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总T淋巴细胞、Th细胞、Ts细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升温,对社会稳定进步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