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加大对学生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力度。但由于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重视德育、轻视劳育的现象,再加上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普遍淡薄,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及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深度开发人力资源。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储备力量,必将会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要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社会价值,他们必须具备科学的劳动观念、娴熟的劳动技能、火热的劳动热情。因此,坚持和加强劳动意识培养不仅是高职院校实施德育教育、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以及积极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准备。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优点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操作性比较强,更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由于生源的类型、层次复杂多样,基础知识差,社会评价、认可程度低,进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甚至自暴自弃,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这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教育类型、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和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以“劳动意识培养”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劳动观念的重视程度,加强其劳动技能的培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劳动意识培养新方式、新方法,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在:把“劳育”列入高校教学计划,确保劳动实践时间,规范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坚持把“劳动意识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劳动自觉性;立足校内、面向社会,以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等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奖惩标准、规范管理、加强考核;密切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取得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积极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拓宽劳动培养渠道。只有从强化劳动观念和培养劳动技能两方面统筹兼顾、齐头并进,才能切实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实现由掌握综合知识向提高劳动技能的转化,才能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