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LCMS-ESI-IT-TOF技术分离并鉴定藏药花锚中活性(口山)酮成分的代谢产物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胆科花锚属植物椭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Don)又称“藏茵陈”,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椭叶花锚全草入药,其性味寒苦,功能清热利湿,平肝利胆,在藏医药系统中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是藏医常用药材。   酮是椭叶花锚中的活性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凝胶柱等方法,从花锚药材中分离、提纯、鉴别了8个主要(口山)酮类成分,它们是7个(口山)酮苷元和1个(口山)酮苷,包括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HM-1)、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HM-2)、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HM-3)、1,7-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HM-4)、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HM-5)、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HM-7)、1,8-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HM-8)和1-O-[β-D-木糖-(1-6)-β-D-葡糖]-2,3,5-三甲氧基-(口山)酮(HM-6),并采用HPLC-DAD法对花锚中的主要有效(口山)酮类成分酮进行检测。   本项研究对3个花锚药材中含量较高的活性(口山)酮化合物HM-3、HM-4及HM-5进行了大鼠体外肝脏微粒体代谢转化的研究,对另一个含量较高的活性(口山)酮化合物HM-1进行了大鼠体内代谢转化的研究,鉴定其主要代谢产物,确定了其体外、体内代谢转化的主要途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ESI-IT-TOF)鉴定上述3个(口山)酮同化合物的体外代谢产物,并利用1H-NMR及13C-NMR鉴定HM-5的主要代谢产物HM-5B。在大鼠体外共鉴定了8个代谢产物,其中有5个化合物未见报道。确立的主要代谢途径表明,HM-3、HM-4和HM-5的体外代谢转化主要发生在(口山)酮母核结构的C-2、C-4、C-5和C-6位。   采用LC-ESI-IT-TOF鉴定大鼠i.V.给药活性(口山)酮化合物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HM-1)后胆汁中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并推测其代谢转化途径,从而研究HM-1在SD大鼠体内代谢转化。利用LC-ESI-IT-TOF对经酶水解前后的大鼠胆汁样品分别进行在线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个代谢产物,Ⅰ相代谢产物为HM-5,Ⅱ相代谢产物为HM-5的2个葡糖醛酸结合物和HM-5的1个硫酸结合物,同时还检测出HM-1的2个葡糖醛酸结合物。HM-1在大鼠体内代谢转化成HM-5,属于去甲基化的Ⅰ相代谢反应。同时,母药HM-1和代谢产物HM-5也代谢转化成葡萄糖醛酸型结合物和硫酸型结合物,其中Ⅱ相代谢产物以葡糖醛酸型结合物为主。   综上所述,大鼠体内、体外代谢转化研究显示,结构相似的(口山)酮化合物的代谢转化具有特征性,其发生的Ⅰ相代谢反应为去甲基化,Ⅱ相代谢反应为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
其他文献
凝血因子Ⅷ(FⅧ)作为血友病患者维持生命的必须药品,原料来源是人类血浆,而我国血浆供应不足的状况造成FⅧ制品供应严重不足,因此,改进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FⅧ的生产工艺,提高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