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其异质性高,分类复杂,预后差,诊断困难,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除了遗传学机制外,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机制的改变也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在基因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基因表型发生的改变。DNA的异常甲基化和基因组印迹(genomic imprinting)是基因表观遗传学的主要内容。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而去甲基化则可诱导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在淋巴瘤中发挥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TSG)的作用。研究表明,p73是一个父源印迹基因,存在基因组印迹现象,其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引起基因印迹丢失(loss of imprinting,LOI),使肿瘤的易感性增加。目前有关该研究的报道甚少,且各方存在争议。因此,本实验通过逆转录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T-PCR-RFLP)的方法及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的方法检测p73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基因印迹状态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以明确该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是否存在基因组印迹现象及异常甲基化,并进一步了解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印迹缺失之间的联系,以期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方法:
1.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2009年11月间淋巴结活检新鲜组织共64例,并整理其临床病理资料。标本获取后部分淋巴结组织立即置于-80℃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部分淋巴结组织置于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光镜观察确定诊断。选取本组病例中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2例为病例组,其中包括B细胞淋巴瘤(B-NHL)25例,T细胞淋巴瘤(T-NHL)7例;另外选取被确诊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RH)的32例为对照组。
2.从32例NH[,和32例RH活检组织中抽提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进行p7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分析。
3.采用PCR技术筛选32例NHL,组织及32例RH组织中p73基因杂合型病例;并用RT-PCR-RFLP法检测两组杂合子组织中p73基因等位基因型,判断其印迹状态。
4.统计学处理: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阳性率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用X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结果:
1.p73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结果:32例NHL组织中,9例出现p7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甲基化率28.1%;而32例RH组织中无一例出现p7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HL中出现p7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7例,甲基化率28.0%;T-NHL中甲基化2例,甲基化率28.6%,B-NHL与T-NHL两组间的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p73基因杂合子筛选结果:p73在NHL和RH组织中的杂合子率分别为40.6%和62.5%。其中32例NHL,组织中,GC/AT型杂合子表型13例,GC和AT型纯合子表型共19例(GC型纯合子表型13例,AT型纯合子表型6例)。32例RH组织中,GC/AT犁杂合子表型20例,GC和AT型纯合子表型共12例(GC型纯合子表型11例,AT型纯合子表型1例)。NHL和RH两组之间p73基因杂合子表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p73基因印迹状态检测结果:NHL组织中杂合子表型13例,其中单等位基因型9例,双等位基因表型4例,LOI的发生率为30.8%;RH组织中杂合子表型20例,其中单等位基因型16例,双等位基因表型4例,LOI的发生率20.0%;NHL和RH两组间p73等位基因的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p73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中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提示p73的高甲基化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2.p73基因等位基因型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p73等位基因型与淋巴瘤的发生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