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医学、哲学、气象、生物等学科的知识,直到今天还对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内经》已有12个英译本,覆盖了节译、选译、编译、全译等多种翻译形式。其中吴连胜、吴奇父子的译本以及李照国译本都为全译本,并在学界广受赞誉,因此最具有代表性。吴连胜、吴奇与李照国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这使得他们的译本呈现不同的翻译风格,具有可比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解本体论,其巨大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哲学领域,更覆盖了翻译研究领域。它的三个基本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以及“效果历史”也被用来解释多种翻译现象。本文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三原则为理论视角,以《内经》有关藏象学说的章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吴连胜、吴奇译本以及李照国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两译本译者在视域融合中的多元阐释如何具体体现;二、两译本译者的历史性如何影响多元阐释的产生。研究发现:一、在一次视域融合中,译者主要在中医术语、小句关系以及隐喻表达三个方面对原文本进行多元阐释;二、在二次视域融合中,译者通过采用不同的诠释方式进行多元阐释,吴连胜、吴奇主要采用了文内隐注的隐性深度翻译策略,而李照国主要采用了前言、文内注、尾注和附录的显性深度翻译策略;三、译者阐释的多元性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历史性,译者个人经历以及所处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他们关注《内经》不同方面的价值。吴连胜、吴奇侧重于它的医学价值,而李照国侧重于它的综合价值。最后,本文在“效果历史”原则指导下,通过总结两译本译者的优势,对《内经》的复译提出三点建议:译者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译者要有时代意识,译者要有读者意识,希望对《内经》以及中医典籍的翻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