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下,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因此,降低对高碳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摆脱碳锁定困境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区际产业转移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重心。显然,碳锁定与产业转移并非独立的研究个体,区际产业转移不仅直接作用于产业空间格局,还存在技术外溢、优化资源配置等正向效应,进而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下,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因此,降低对高碳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摆脱碳锁定困境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区际产业转移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重心。显然,碳锁定与产业转移并非独立的研究个体,区际产业转移不仅直接作用于产业空间格局,还存在技术外溢、优化资源配置等正向效应,进而影响转出与承接地区的碳锁定并改变其空间格局。因此,有必要将产业转移纳入碳锁定的研究体系中,明确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本文首先利用学术文献梳理、基础理论回顾等方式从不同层面了解国内外当前阶段关于产业转移与碳锁定治理的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区际产业转移作用于碳锁定的内在机理;其次,基于产出与需求构建产业转移的测度公式,分析当前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和特征,并根据碳汇总量与碳排放量测算碳锁定系数,明确碳锁定水平的空间格局与空间相关性;再次,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碳锁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工业整体以及细分行业产业转移对碳锁定水平的影响作用;接着,考虑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效应与其他行业差异显著,且城镇化与贸易开放的趋势愈加明显,选取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城镇化水平、贸易开放度作为门限变量,分析产业转移对碳锁定影响的门槛效应,并明晰当前中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门槛跨越情况;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以下结论:(1)碳锁定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示范效应、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和倒逼促进作用;(2)产业转移对碳锁定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会加重碳锁定困境,而转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则有助于实现碳解锁进程;(3)产业转移与碳锁定水平存在非线性关系,门限变量中,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具有三重门槛效应,贸易开放度则具有双重门槛效应;(4)在控制变量中,技术进步具有直接和间接双重碳解锁效应,能源结构、贸易开放、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则会恶化碳锁定困境,而经济增长和碳锁定水平表现为倒“U”型关系。
其他文献
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器件,结合BH1750FVI光敏传感器、DHT11温湿度传感器、NPC-1210-030G-3S拉力传感器和ESP826-01S物联网模块设计了一款可根据天气状况和衣物重量变化自动晾晒及回收衣服的智能型晾衣架。将手机接入网络,还可实现对晾衣架的远程控制。该智能型晾衣架可广泛适用于学生公寓和单元式多层住宅楼。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九瑞地区,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贴带“江南造山带”的北部边缘,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富锡、铅、锌矿产为主的大型矿田。该矿田内单个矿床研究程度较高,对于彭山矿田的系统研究程度还相对较低,找矿勘探也主要基于地表浅部(<300m),之前的找矿工作在彭山岩体四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近些年新发现的边部、深部却比较有限,矿田的边部外围区域和深部还存在找矿的空白区
当前在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去毛刺加工作业时,编程方法多数为现场手动示教或是在离线编程软件中对工件模型进行手动编程.针对手动编程的不便利性,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视觉传感器对工件模型进行识别检测,进而自主生成去毛刺加工路径的方法.在V-REP平台下,将实际应用场景抽象化,并使用Lua语言编写相应的脚本程序.最后通过模拟仿真验证结果,实现在视觉传感器识别检测过程中,同步生成去毛刺的加工路径,为后续的机器人的
江西省发现的钒矿床集中分布于赣北修水、武宁、永修、都昌、彭泽和赣东北德兴、上饶等地区,属黑色岩系沉积型钒矿。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彭泽县李家山钒矿成矿地质条件、系统开展了矿区内下寒武统含矿黑色页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对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源区构造背景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彭泽县李家山钒矿位于下扬子地块西部九江坳陷南缘。钒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底部荷塘组深灰色~灰黑色炭质页岩、含粉砂含炭
铁路坎矿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拥有铜资源量59.99万吨。该矿区的开采将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铜,并为地区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矿区拟采用露天开采,但其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程度较浅,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仍需进一步评价。本文在总结分析铁路坎矿区区域地质背景、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水工环试验、样品检测等工作手段,对该矿区水文、工程、环境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