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当前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伴随城市化快速发展出现的农民工问题的衍生物。据统计,目前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约有5800万。这在世界发展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现象。对于诸多留守儿童来讲,他们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亲情缺失,不仅表现为日常生活上他们所需要的关照欠缺,更为需要重视的是,他们在精神、心灵层面所需要的关怀欠缺问题。然而,在实践中,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我们往往侧重于对他们物质生活方面的救助,而对他们在社会变化中失却的儿童的道德感、尊严感,对学习、生活前景的希望等关心不足。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现象的频发,以及这一群体身上普遍存在的自卑、无力、无助等心理现象。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我们认为,给予留守儿童心灵关怀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需。对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就是要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关怀,唤醒他们的心灵和内在的精神生命力,使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近几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落实,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数量增加。从留守儿童年龄结构来考察,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年龄段内。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普遍缺位,留守儿童集聚的广大落后农村地区社区教育组织也不完善,甚至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学校理应肩负起给予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时代使命。农村学校是我们分析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就立足于农村学校德育视角来探讨对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德育意蕴,及其存在的现实障碍等问题。人的心灵、精神、情感本身属于人的内在性向,具有很大的内隐性,所以,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缺失问题基本上是以隐性方式存在着的,不易被察觉,只有教师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够深深地感受和体验到他们心灵关怀缺失问题的紧迫性。而且,由于当前农村学校里应试教育还相当普遍,以及对安全问题的强调等,进一步淹没了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缺失问题,使得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我们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农村学校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使教育回归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根本目标上来,同时,给予教师充足的关怀,促进教师关怀留守儿童能力的生成;而且,教师作为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需要具备敏感、倾听、信任和关爱等积极的情感品质;最后,农村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联合留守儿童家庭的德育力量,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实践中来。
当然,我们必须要清楚,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德育仅靠农村学校和教师来实施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农村学校和教师也远未能承担起对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全部的教育责任。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承担和完成这一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