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丹参配伍改善微血管病变(虚瘀)与调节AQP1效应的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kuanhez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血管病(Microvascular Diseases)是由于缺血(氧)、氧化应激、自身免疫等多种多样的病因导致微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常见微血管病变(Pathology of Microvascular,P-Mvc)的表现为:1、微血管运动功能及结构异常:内皮细胞损伤等;2、微血流异常: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和微小血栓形成、全血或血浆粘滞性增高。微血管壁的基本成分有[1]: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位于血管腔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属于单层细胞,不仅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重要屏障、物质转运通道,还是内分泌器官,对于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性以及血管的舒缩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VEC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病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伴随着VEC损伤,VEC是微血管病变的核心病变位点。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不能推动血的运行,脉络瘀阻,瘀阻日久,气亦随之而郁滞,耗伤气血。而气血的运行又与脉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脉为“血府”;保持脉道的完整性以及畅达性是保证气血能够进行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现代研究表明,中医的“脉”与现代医学的VEC较之其他脏腑组织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气虚血瘀证的发病原因也与VEC密切相关。“久病多虚多瘀”,VEC损伤日久,微血管病变相关因子之间平衡持续失调,患者体内往往会存在血瘀的现象,呈现不同水平的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怒张等。《素问·调经论篇》云[2]“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可依据益气活血法的原则来辨治微血管病变。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组膜通道蛋白家族,参与跨膜水转运,已发现AQP0~AQP12,共13种。AQP1是至今唯一发现在内皮能够表达的AQPs,在微血管内皮中具有很高的表达(除了脑),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AQP1不仅参与了高效跨膜水转运,还与血管的形成、内皮细胞的迁移、血管舒缩等功能相关。可见,AQP1与VEC的功能密切相关。黄芪与丹参是临床上常用的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代表药对。现代研究证实,黄芪与丹参均可保护VEC。本文旨在探讨黄芪丹参不同配伍对微血管病变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研究了黄芪丹参不同配伍对微血管病变大鼠肺脏以及肾脏AQP1表达的调节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第一部分:黄芪丹参配伍对微血管病变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目的:1、应用限食、游泳及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制造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2、气虚血瘀证时存在微血管病变,黄芪丹参配伍对微血管病变是否存在改善作用。方法:将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配成7组,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组、黄芪组、黄芪丹参(1:1)组、黄芪丹参(2:1)组、黄芪丹参(4:1)组。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进行限食、游泳及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根据大鼠体重情况、精神状态、舌质、毛发等一般情况的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判断造模是否成功。使用ELISA方法来检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和微血管病变相关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所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芪丹参(1:1)组、黄芪丹参(4:1)组比较,黄芪丹参(2:1)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下降(P<0.05),NO、6-keto-PGF1ɑ、6-keto-PGF1ɑ/TXB2显著升高(P<0.05),TXB2明显降低(P<0.05)。与黄芪丹参(4:1)组比较,黄芪丹参(2:1)组ET-1明显降低(P<0.05)。结论:1、应用限食、游泳及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成功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2、气虚血瘀证大鼠存在微血管病变,黄芪丹参配伍可以改善微血管病变,其机制与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或者结构有关;其中以黄芪丹参(2:1)组最佳。第二部分:黄芪丹参配伍对微血管病变大鼠肺损伤及肺组织AQP1表达的调节作用目的:通过黄芪丹参配伍对于微血管病变大鼠肺组织损伤的改善及对AQP1表达的调节,验证黄芪丹参配伍通过上调AQP1的表达减轻微血管病变大鼠肺组织损伤。方法:造模及分组方法同上。取大鼠肺组织,进行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测定;用HE染色法对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用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分析肺组织AQP1蛋白表达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的AQP1表达。结果:肺组织W/D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肺组织W/D有了明显增加(P<0.05);与其他各用药组相比,黄芪丹参(2:1)组W/D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模型组: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壁出现广泛增厚,部分肺泡出现扩张,组织可见有炎性细胞浸润;黄芪丹参(2:1)组:几乎接近对照组。AQP1表达:在肺组织中,模型组AQP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将黄芪丹参(2:1)组与其他各用药组作比较,所表达出的AQP1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能够减轻微血管病变大鼠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肺组织AQP1的表达有关。第三部分:黄芪丹参配伍对微血管病变大鼠肾损伤及肾组织AQP1表达的调节作用目的:通过黄芪丹参配伍对微血管病变大鼠肾组织损伤的改善及对AQP1表达的调节,验证黄芪丹参配伍通过上调AQP1表达改善微血管病变大鼠肾组织损伤。方法:造模及分组方法同上。用HE染色法对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用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分析肾组织AQP1蛋白表达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AQP1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囊腔消失,肾小球中毛细血管扩张,球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淤积,肾组织中可见大量肾小管管腔扩张,可见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黄芪丹参(2:1)组:肾小球中毛细血管扩张,可见少量红细胞聚集;AQP1表达结果:在肾组织中,模型组AQP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个用药治疗组AQP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黄芪丹参(2:1)组与其他组相比较AQP1表达量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以改善微血管病变大鼠肾损伤,并对其肾组织AQP1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其他文献
混合软片断的 WPU (水运的聚氨酯) 聚合物电解质被使用 PEO 综合(poly (乙烯氧化物)) 并且 PDMS (polydimethylsiloxane ) 作为软片断。这些聚合物电解质展出好热、电气化学
HLA为分布式建模仿真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只限于局域网的仿真应用。面向服务架构SOA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支持跨平台、互操作性和重用性。设计了一个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建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为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包括丙泊酚、苯二氮类等镇静药物、以阿片类为代表的镇痛药物及其他抗精神病相关药物等。目前IC
目的分析与评价颅内病理性钙化在CT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病理性钙化病人的CT片,按病理学将其分成二组:第一组为肿瘤性钙化,30例;第二组为非肿瘤性钙化,18
为 quinoxalines 的合成的一个灵巧的过程正在被报导从 benzil 和 1,2-diaminobenzene 开始。反应被执行没有催化剂,没有溶剂并且在在高产量的微波照耀条件下面(84 &#x2013; 98
作者对于凸的特征多边形,讨论了一类与多边形第二边相切的保凸参数三次曲线,得到了几个充分必要条件;给出了Timmer曲线与第二边相要的切点范围,找出了Timmer曲线为什么出现拐点。
对空调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源利用率、经济性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绘制了热泵的性能曲线和费用线算图,通过这些曲线能方便地对热泵系统进行性能对比和经济性分析。
<正>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3,4-dihydropyrimidine 2(1H)-ones and thiones(3,4-DHPMs) core was prepared by one-pot threecomponent Biginelli condensation and whi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79-02  患者,男,52岁,无业(曾为个体老板)。因“全身皮肤赘生物49年”来院门诊。患者于3岁时无明显诱因下鼻梁部出现一米粒大小的赘生物,不痛不痒,未予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赘生物缓慢增大,身体其他部位也相继出现类似的赘生物和褐色斑点,均进行性缓慢增大。患者25岁时因鼻梁部赘生物过大影响视线在当地医院予以
患者女性,26岁.左侧胸痛2个月,胸闷、干咳和血丝痰1月余.近一周,咳嗽、咯血丝痰消失.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双颈可扪及数个绿豆或花生大小淋巴结,质中、可活动和压痛.双肺呼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