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日益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脆弱性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环境快速变化,近年来已经严重冲击了地球的生物物理及社会系统,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地球整体的变化中,极端天气事件更是常在局地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的家园,实现人类经济的再生和社会的再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耦合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宁夏中部干旱带盐同红县区地处黄土高原和干旱风沙区的过渡带,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从更大的范围来看,盐同红县区位于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毛乌素和乌兰布和沙漠之间,干旱多风,植被稀疏,风蚀活动活跃,环境承载力低,自我修复能力和自然净化功能弱,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和易变性,生态稳定度低,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本文按照数据与图件的可得性和实用性,体现差异性,力求全面性的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科学研究方法,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入手,自然因素选取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借助GIS技术平台,运用定性分析法,得到宁夏盐红同县区基于自然因素的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分区;人文因素选取生态敏感性、生态压力和生态弹性三方面的20个指标,以乡镇为研究单元,运用定量分析法,得到宁夏盐红同县区基于人文因素的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区。最后,借助生态环境脆弱性分类评价矩阵,结合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对宁夏盐红同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宁夏盐红同县区生态环境高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的分区界定。通过探讨不同等级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原因和发展,构建基于脆弱性评价的生态环境空间分区,为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生态移民的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力求为宁夏全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