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寻求证候要素与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中医病因病机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及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因病机提供理论依据,为从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及证候要素方面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本次临床研究病例均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收住于湖北省中医院心内科(心血管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行冠心病PCI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以及在外院行PCI术治疗的门诊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于术后6-10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在制定的统一标准要求下,使用临床病例报告表进行信息采集。由心内科(心血管内科)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分别采集入组时研究对象的临床信息,包括入组时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地、电话号码等)、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症状和体征、中医四诊信息、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同时每一位入组研究对象采集《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及《中医体质与判别自测表》,证候要素和体质自测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逐一询问后填写。以上信息采集分别在入组时采集一次,6-10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再采集一次。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总例数n≥40且有格子的1≤T<5时,采用连续性校正的卡方检验;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分析采用非条件的二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若以上数据的分析结果为P>0.05,则无统计学差异;反之则有统计学差异。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对统计学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再狭窄组中,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C-反应蛋白所占比例均较高;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C-反应蛋白与疾病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饮酒史在再狭窄组中行单因素分析未见明显差异(P>0.05)。2.再狭窄组中,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所占比例均较高,其中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质在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非再狭窄组中平和质占7.237%,再狭窄组占2.326%,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再狭窄组中,血瘀、气郁、气虚、痰湿所占比例均较高,其中血瘀、气郁、痰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在两组患者中比例均较高,但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气郁、痰湿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1.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C-反应蛋白在再狭窄组中均占有较高比例,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为PCI术后再狭窄的可干预危险因素。2.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说明PCI术后再狭窄患者的体质以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为主,而气虚质在两组中所占比例均较高,虽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仍应引起重视。3.血瘀、气郁、痰湿与PCI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说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痰、瘀、气滞密切相关,说明PCI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因病机与心脉运行不畅密切有关。气虚证在再狭窄组亦占有较高比例,说明PCI术后再狭窄的本质仍是本虚标实,再狭窄患者处于急性期,故以标实为临床主要表现。4.在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过程中,即可以对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C-反应蛋白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同时还可以调治患者的体质,尽可能将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调治为正常人中分布较多的平和质,最后还能从中医证候要素的角度进行防治,对血瘀的患者进行化瘀,对气郁患者行气,对痰湿患者祛湿化痰,以达到中西医结合共同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