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网络多模式短消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年代末蜂窝式移动通信问世以来,特别是近20年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信息化变革,已成为最受青睐的通信手段。在移动话音业务已日趋饱和的今日,传统的移动话音业务为移动通信行业带来的利润也很难大幅增长,然而移动通信行业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这正是手机制造企业、系统设备制造企业和移动运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将种类繁多的移动数据业务,不断地应用到移动通信中的结果。移动数据增值业务起源于短消息,是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中最基础的核心技术,它不仅仅是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一种,更重要的是短消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中的绝大多数业务都是对短消息技术的高层次应用,如:增强型短信、彩信、Web定制等。同时,因为短消息的收费低廉加之符合人们最常用的交流习惯,具有语音通讯不可替代的特点,各类短消息业务自开展以来一直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各类短消息业务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统计2006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年利润中的25%来自各类短消息业务,成为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而且今后的比例还会继续提高。   本义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深入研究短消息业务(SMS),包括SMS起源、业务分类、网络结构、基本业务实现、协议及协议结构以及编码方式等技术,通过总结各种技术的共性和差异提出并实现短消息模块的通用性设计。   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在整个研发项目中的工作和研究内容是,根据项目需求,对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合理划分应用模块进而实现多模手机的短消息功能。   1.研究GSM、CDMA等网络下短消息相关协议和架构,分析不同网络及相关协议架构的共性和个性。基于此设计可通用的短消息模块总体框架,将整个短消息功能的实现分为四层:Module层,Module Driver层、WMS(无线消息应用)层和Application层,做到多网络下短消息层应用层代码共用,实现对底层的屏蔽。   2.综述跨网多模式短消息业务实现技术和协议,包括:CBS(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PPS(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接口协议、移动终端短消息接收,移动终端主呼短消息和提醒消息服务等。   3.分析和设计跨网多模式短消息业务平台,通过在原有的短消息架构中兼容多种协议的Application层和Module Driver层之间的WMS层,提供上层应用接口,支持基于GSM、CDMA等多网络下的短消息功能。   4.在平台设计架构下,完成多模手机短消息功能模块的实现。主要基于WMS接口,实现多模手机短消息功能的共用,包括短消息的编写、接收、发送、删除、设定等工作。该模块已充分测试,能够支持跨网多模式短消息业务。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大批量定制技术越来越重视。变型设计方法替代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对产品进行设计,成为了大批量定
信息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整合建库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为了能有效地控制数据库建库成果的质量,解决由于数据的异构带来的数据共享问题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飞速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信息,如何高效快捷的获取有用信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将从
交通检测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交通检测的方法很多,而视频检测因其具有安装方便、覆盖范围大、效果好等特点而迅速成为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已
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分析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为人类所重视,并逐渐成为数学地质、石油勘探、岩土工程、GIS和科学计算可视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热点,目前已经成为地学领域
近年来,工作流技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迅速发展。在人员密集型的办公环境,如银行、证券以及行政管理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 System,简称
电子机构作为人类代理组织的电子副本,为开放异构多自治主体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框架。但现有的电子机构模型对其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流还缺乏有效地分析和规范,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连续多媒体数据已成为可能,由此产生的大量实时多媒体应用对网络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路由
互联网在我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互联网上存在着海量的数据,并且每天都在爆炸增长中,这些信息丰富且实时,还可以作为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等很多方面应用的基础数
随着当今手机设备的广泛应用,其应用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大,软硬件的开发及设计都需要更多的考虑。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众多新的功能和应用都需要大容量的存储支持,同时由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