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es,HearNPV)是一种专一性感染棉铃虫的昆虫杆状病毒,其包含体源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virus,ODV)囊膜上具有口服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factors,pif)蛋白,具有介导ODV与宿主中肠细胞结合的功能,它们与病毒感染宿主专一性相关。为了鉴定出与PIF蛋白结合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通过Far-western技术鉴定棉铃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中与PIFs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在BBMV组分中存在35kDa和40kDa等多个蛋白带,能分别与P74、PIF1、PIF2和PIF3蛋白相互作用;对35kDa和40kDa蛋白带的LC-MS/MS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带中所含的膜蛋白组分包括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而碱性磷酸酶和氨肽酶N是Bt毒素受体蛋白。纯化的Bt毒素Cry1Ac与PIFs蛋白进行的竞争性实验结果显示,Cry1Ac蛋白能抑制PIFs蛋白与35kDa和40kDa蛋白的结合,暗示PIFs蛋白可能与Cry1Ac蛋白具有相同的中肠结合位点。本研究克隆了棉铃虫中肠碱性磷酸酶和氨肽酶N的基因,并已进行初步的重组蛋白体外诱导表达。本文最后根据相关实验结果和目前关于PIFs蛋白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PIFs蛋白以宿主中肠碱性磷酸酶或氨肽酶N为结合蛋白介导ODV病毒粒子入侵宿主中肠细胞的假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