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分离培养、PCR、ELISA及克隆测序为技术手段,以长角血蜱、昆明小鼠等为受试动物,在实验室人工感染成功并完成传播环节,并且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其做为传播媒介所需的其它条件。结果如下:
1.长角血蜱传播巴尔通体的媒介效能研究。
通过用昆明小鼠和新西兰兔分批喂养长角血蜱的幼蜱、若蜱和成蜱,在实验室同时拥有长角血蜱的三期虫态,克服了蜱生活周期长的弱点;并且在喂养过程中,弄清了长角血蜱的特异吸血动物、吸血方式、吸血时间、蜕化时间、吸血前期等喂养条件,为以后实验打好了基础。
采用皮下接种和腹腔接种感染3日龄昆明小鼠乳鼠,感染剂量为每只小鼠0.1ml 10<9>cfu/ml的汉赛巴尔通体,然后在感染后的1、3、7、14、28天分批处理并检测所感染小鼠。结果证实两种感染方式都能很好地感染昆明小鼠乳鼠,而且在感染后28天昆明小鼠仍有很高的阳性率,建立了动物模型。
采用长角血蜱幼蜱和若脾叮咬所感染的昆明小鼠,分别于饱血后和蜕化后检测感染率,证实长角血蜱幼蜱和若蜱对汉赛巴尔通体易感,而且可以经期传播。用所感染长角血蜱感染SPF昆明小鼠,完成传播循环,证明长角血蜱可以在实验室人工感染并传播汉赛巴尔通体。
2.浙江地区巴尔通体感染率调查。
采集浙江省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生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哺乳动物(包括鼠类动物和家猫)、媒介生物以及人群的样本,然后用PCR、ELISA和分离培养方法检测样本的巴尔通体感染情况,在国内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同一地区巴尔通体的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情况。
3.四种蜱媒传染病在蜱中的复合感染研究。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PCR和套式PCR方法检测长角血蜱和中华硬蜱巴尔通体、埃立克体、无形体以及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证实了蜱类可以复合感染多种病原体,提示蜱类具有同时传播多种病原体的潜能,在我国首次证实伯氏疏螺旋体和巴尔通体在长角血蜱中有很高的复合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