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末期到蜡熟初期采摘,直接食用或用于加工的玉米类型。根据食用品质的特点,可分为糯玉米、甜玉米和笋玉米等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鲜食玉米在中国逐渐种植和发展,是一种集粮、饲、果和工业于一身的四元新型经济作物,又称菜用玉米、果蔬玉米。鲜食玉米用途广泛,附加值远高于传统籽粒玉米,种植鲜食糯玉米的亩均利润比籽粒玉米高一倍多。同时,因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是绿色、天然、健康的优质农产品,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目前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粮食作物。食用鲜食玉米穗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以蒸煮、配菜、煲汤、榨汁为主。鲜食玉米加工后,可以加工成速冻玉米棒、速冻籽粒、谷物罐头、汤汁饮品等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和人群的消费需求。新鲜玉米秸秆是一种优质的青贮饲料,研究表明,将秸秆转化或加工成青贮饲料用于牲畜饲养,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前饲草短缺的问题,还能提高牛羊产奶率和出肉率,提高了鲜食玉米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从糯质玉米中提取的支链淀粉,是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行业所需的重要的高分子原料,其价格比普通淀粉高2-8倍。玉米是世界三大主粮农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也是烟台地区的传统种植作物,发展鲜食玉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种植优势。近年来,烟台市鲜食玉米产业有了一定规模,如何在玉米种植成本升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找出提高鲜食玉米种植效益和促进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成为下一步烟台地区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的重要课题。研究以烟台市部分市区农业农村局、鲜食玉米种植户和市民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成本效益理论等应用到实践当中,综合采用灰色关联度、数据整理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影响烟台市鲜食玉米种植成本和收益的因素,研究了烟台市鲜食玉米供给端的产销模式,并通过研究烟台市鲜食玉米种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分析烟台市消费者在鲜食玉米方面的消费行为和偏好,明确了需求端的需求方向,对烟台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的结论有:(1)在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植业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下,鲜食玉米的亩均收益和收益率均高于传统粮用玉米,农户通过种植鲜食玉米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植收益。在替代苹果种植方面,种植苹果的亩均利润,目前较为认可的数据为4000-8000元/亩(不扣除人工费用),根据测算,种植鲜食玉米净利润虽低于当前种植苹果的利润,但是考虑到种植苹果要经过授粉、剪枝、套袋、打药等繁琐的种植环节,需要占用农户大量的劳作时间,因此,农民转而发展鲜食玉米也是可行的。(2)通过数据分析,烟台市鲜食玉米净利润中,各因素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肥料费>种子费>机械作业费>优果量>人工成本>农药费>收购价格>产量>农膜费>土地成本。其中,肥料费、种子费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最大,机械作业费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低于种子费。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受肥料价格上涨影响,各地对环保政策的尺度把握不一,导致各地价格差异较大。鲜食玉米的种子价格较籽粒玉米高,一般在90~140元/千克之间,在种植成本中占据较大份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利润。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应用,机械作业所需的费用占比提高。鲜食玉米一般按穗出售,对玉米的新鲜程度和完好性有一定要求,只能采用人工采摘收获的方式,因此,人工成本对利润影响较大。(3)在鲜食玉米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方面的研究,主要表明:烟台地区消费者更加喜爱糯玉米且以食用鲜食玉米穗为主,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在采购渠道方面,目前鲜玉米消费者的采购模式主要是通过线下采购。口感和营养价值是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食用的便利性也是消费者购买鲜玉米的重要参考。为了追求健康和均衡饮食,受访者愿意更多的消费玉米及其制品,鲜食玉米的消费量会进一步增加。通过对烟台市鲜食玉米供给端、需求端和产销模式的研究,逐步理清了烟台市鲜食玉米产业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在提升鲜食玉米供给端的生产能力方面,应加强良种选育和引进,确定事宜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加强种植技术和套种模式的探索研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种植作物和种植模式;适度推进规模经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在提升鲜食玉米质量和安全品质上下功夫。(2)在提升鲜食玉米产业加工能力上,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地方产业龙头企业;加强对鲜食玉米速冻保存和真空包装技术的研究;加大鲜食玉米在畜牧业、工业门类上的综合开发利用。(3)在市场需求端方面,应加强宣传营造,打造鲜食玉米地标性品牌;积极构建鲜食玉米产销融合商业模式,完善商业流通和电商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