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观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面对大学生中所出现的道德冷漠现象,我们需要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基础。道德冷漠是一个涉及伦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将紧紧围绕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即行为者本身出现道德冷漠的成因,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因此,本文将在界定道德冷漠的内涵,分析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内涵、主要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构成因素以及出现的误区,为实现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转变而努力。这一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迫切的实践意义。
关于对道德冷漠内涵的研究,许多学者已经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解释了道德冷漠以及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内涵。道德冷漠是由于个体道德认知、情感的原因而引起的个体间道德意识交互作用受阻、道德选择的不恰当和道德行为的不作为,即个体虽然对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视而不见,漠视人际道德关系,在道德行为方式上冷淡甚至不作为。伦理学中的道德冷漠不仅与外在的道德行为有关,而且还涉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大学生道德冷漠者是大学生中具有道德冷漠的人员。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主要有四个特征:道德勇气缺乏、道德信任感消失、道德关爱不足、道德义务不履行。同时,根据大学生思想上的特点,本文将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分为我行我素型的冷漠者与随波逐流型的冷漠者;根据面对学习和生活态度的不同,把他们分为寒窗苦读型的冷漠者与好逸恶劳型的冷漠者。
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发生的原因,既有道德认知的原因,也有道德情感的原因,同时还涉及到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鉴于后两者联系紧密,故放在一起分析。
道德认知是道德冷漠的起点和产生的前提。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具有知识体系构建功能、行为指导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在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中,他们认为自己的冷漠行为之所以存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这主要是基于他们的道德认知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即大学生的日常性道德经验和大学生的习惯性道德思维。日常性道德经验和所谓惯例常常是大学生错误认知的源头。另外,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道德认知具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认知失调,二是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对道德的忽视。它们也是在道德认知方面造成大学生出现道德冷漠的原因。
道德情感是道德冷漠产生的情感媒介。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是由同情心、义务感和荣辱感等多种情感组成的。它对道德行为具有心理体验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动力激发功能。大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道德情感的扭曲或缺失,是他们沦为道德冷漠者的原因。从情感构成上分析,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同情感、义务感和荣辱感表现出的特殊性反映了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产生的情感问题。同情心的弱化不仅与他们成长所处的环境和生长经历有关,也与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缺乏有关;义务感的匮乏既与个人道德认知的能力有关,也与学校以及社会关于义务感教育有关;荣辱感的不明确性,则主要与他们的家庭氛围以及接受的荣辱教育有关。从情感交往上分析,大学生道德冷漠者道德情感的缺失主要涉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淡漠和大学生情感交流的沟通障碍。两者都是在道德情感方面导致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沦为道德冷漠者的主要原因。
道德行为是一种在主体道德意识的作用下而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对道德行为的选择自由既包含了意志自由,也包含了权利自由。意志自由是指大学生在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中的自由选择;权利自由是大学生拥有道德行为自由的权力。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之所以会出现在于他们道德行为的失范和对意志自由的曲解。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道德行为的失范主要在于其道德行为与道德人格的分离,而意志自由的曲解则直接导致道德意志的意志薄弱,从而构成了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出现的重要原因。
总之,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的形成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围绕大学生道德行为者,客观地分析大学生中所出现的道德冷漠现象,能够有效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只有在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基础之上,我们才可能提出正确的解决途径,实现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转变,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关于对道德冷漠内涵的研究,许多学者已经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解释了道德冷漠以及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内涵。道德冷漠是由于个体道德认知、情感的原因而引起的个体间道德意识交互作用受阻、道德选择的不恰当和道德行为的不作为,即个体虽然对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视而不见,漠视人际道德关系,在道德行为方式上冷淡甚至不作为。伦理学中的道德冷漠不仅与外在的道德行为有关,而且还涉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大学生道德冷漠者是大学生中具有道德冷漠的人员。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主要有四个特征:道德勇气缺乏、道德信任感消失、道德关爱不足、道德义务不履行。同时,根据大学生思想上的特点,本文将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分为我行我素型的冷漠者与随波逐流型的冷漠者;根据面对学习和生活态度的不同,把他们分为寒窗苦读型的冷漠者与好逸恶劳型的冷漠者。
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发生的原因,既有道德认知的原因,也有道德情感的原因,同时还涉及到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鉴于后两者联系紧密,故放在一起分析。
道德认知是道德冷漠的起点和产生的前提。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具有知识体系构建功能、行为指导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在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中,他们认为自己的冷漠行为之所以存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这主要是基于他们的道德认知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即大学生的日常性道德经验和大学生的习惯性道德思维。日常性道德经验和所谓惯例常常是大学生错误认知的源头。另外,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道德认知具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认知失调,二是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对道德的忽视。它们也是在道德认知方面造成大学生出现道德冷漠的原因。
道德情感是道德冷漠产生的情感媒介。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是由同情心、义务感和荣辱感等多种情感组成的。它对道德行为具有心理体验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动力激发功能。大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道德情感的扭曲或缺失,是他们沦为道德冷漠者的原因。从情感构成上分析,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同情感、义务感和荣辱感表现出的特殊性反映了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产生的情感问题。同情心的弱化不仅与他们成长所处的环境和生长经历有关,也与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缺乏有关;义务感的匮乏既与个人道德认知的能力有关,也与学校以及社会关于义务感教育有关;荣辱感的不明确性,则主要与他们的家庭氛围以及接受的荣辱教育有关。从情感交往上分析,大学生道德冷漠者道德情感的缺失主要涉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淡漠和大学生情感交流的沟通障碍。两者都是在道德情感方面导致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沦为道德冷漠者的主要原因。
道德行为是一种在主体道德意识的作用下而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对道德行为的选择自由既包含了意志自由,也包含了权利自由。意志自由是指大学生在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中的自由选择;权利自由是大学生拥有道德行为自由的权力。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之所以会出现在于他们道德行为的失范和对意志自由的曲解。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道德行为的失范主要在于其道德行为与道德人格的分离,而意志自由的曲解则直接导致道德意志的意志薄弱,从而构成了大学生道德冷漠者出现的重要原因。
总之,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的形成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围绕大学生道德行为者,客观地分析大学生中所出现的道德冷漠现象,能够有效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只有在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基础之上,我们才可能提出正确的解决途径,实现大学生道德冷漠者的转变,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