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新闻传播史初探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比里亚是西非最古老的共和国,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利比里亚没有经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而早早的取得了独立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经过200年的发展,利比里亚的政治经济发展却并不如意,直到21世纪初,利比里亚还在经历着长达10年的内战。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利比里亚的统治长期掌握在美国移民及其后代的手中,在利比里亚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充满着来自美国的移民与利比里亚土著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独特的政治背景让利比里亚的新闻事业也呈现出与非洲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报刊和广播是殖民地寻求独立和争取话语权的工具,但利比里亚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却总体保持着与殖民政府一致的立场,而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通过经济自由化使得报纸电台迅速发展之时,利比里亚的新闻事业却长期被权力所限制。文章通过对利比里亚这个西非独特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梳理也将对非洲整体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益补充。整体来看,利比里亚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殖民地时期、第一共和国时期、第二共和国时期、内战时期以及内战结束后至今五个阶段。通过历史分析法和情境分析法本文将利比里亚的新闻事业置于利比里亚国家的整体历史中进行了研究。在美国殖民协会统治时期,利比里亚的新闻事业更多的是美裔利比里亚人用以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工具。到了第一共和国时期,随着政府势力向内地扩张,城镇报纸开始出现,随着政党政治的兴起,专门为选举服务的低质量政党报纸也屡见不鲜,同时随着政府通过对外投资对社会的控制力的加强,政府开始对新闻界进行系列的专制控制。第二共和国时期,利比里亚的新闻事业则在内战中再遭严重破坏,经济和政治的恶劣环境让新闻事业发展举步维艰,直到内战结束后,新政府成立并颁布系列保护表达自由的法令,才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独立媒体开始行使媒体监督的职能,但由于美式民主虚伪的本性以及新闻专业性的缺乏让利比里亚的新闻事业发展仍然困难重重。综上,本文将就几个时期不同政治经济历史背景下利比里亚的新闻事业发展进行研究,力图描绘出利比里亚近200年新闻事业发展的概况来一定程度填补目前国内对非洲新闻事业发展研究的空白,并力图对利比里亚经过近美式民主和新闻自由拷贝失败的原因进行更深层次的揭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校青年群体的内心状态和身份认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关于这些议题的讨论往往局限于官方叙事话语和公共叙事话语,服务于行政管理目的或公众的“观展”需求,缺少对认同建构的真正主体——高校青年群体本身的关照。网络社群的发展使得高校青年群体得以参与到本群体的话语构建中,用积极、主动的个人表述和互动实践,将自身的身份认同展示在公众的视野中。其中,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作为虚拟社群的代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相互交往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散杂居民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对我国的民族工作和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并把它作为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更是提出:“70年的成就值得自豪,70年的经验尤须铭记。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
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较早、艺术风格独特的一支乌兰牧骑。这支队伍的艺术作品有着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体裁特征,这些特征又突出的表现在其地域性文化内涵之中。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服务社会的六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不断发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保持乌兰牧骑精神,在此过程中创作、收集了许多具有地方色彩、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虽有部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政策是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面对实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中国教育“十四五”之问,本研究将回归东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原点,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重新审视和反思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二十年行动。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可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颁布了诸多有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件。党的十九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教育工作的主线与核心目标。本研究以教育学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理论和民族平等理论为基础,主要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关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策内容进行文本分析与回顾,辅之以可视化分析的手段,总结我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出土墓志在辽史研究领域的意义向来重大,1949年以来,学界对辽代墓志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却很少涉及墓志撰写层面。本文不同于学界以往利用墓志资料来研究辽代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从墓志本身出发,对辽代汉文墓志的撰写进行系统性归纳和总结,主要围绕其撰写类型、撰写特点和撰写意图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以墓志撰者为线索将辽代汉文墓志的撰写类型分为撰者奉敕撰铭、撰者主动撰铭和撰者“见讬”撰铭三类。对撰者奉敕撰铭
《静默之弦》是一首带有印度音乐元素的琵琶独奏曲,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当代琵琶作品创作中较为少见。笔者以《静默之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音乐本体入手,分析此曲的结构、印度音乐元素等特征;其次从演奏者的角度,结合音乐形态特征,分析如何通过琵琶技法来展现此曲的印度音乐特点;最后,通过笔者演奏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探讨如何通过处理乐句、即兴段落和技术技巧,来更深层次地把握此曲的风格。
法国作曲家塞扎尔·弗朗克(Cesar Franck,1822-1890)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在法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更是塞扎尔·弗朗克创作的重要作品。笔者以滑音这一音乐处理手法作为音乐研究的切入点,对比分析了两位大师的演奏,以及笔者自己的演奏体会,分析总结出利用不同的滑音处理,来增加音乐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内
民族团结政治秩序的维系需要建立在统一的政治认同基础之上,而政治认同在本质上就是一国国民对所属共同体在历史根源、发展利益、文化价值等层面的心理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仅仅依靠话语宣传、意识形态灌输是不够的,必须透过一定的外在形式才能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归附,继而转向行为实践。通过国庆大典的反复呈演,可以确立和巩固民众的政治记忆,从而建构起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之间的稳定连接,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