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是一种以反酸、烧心或食物反流为主要症状的胃肠道疾病。其病因病机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酸和或非酸性物质反流、食管动力异常、食管内脏黏膜高敏感性、食管黏膜组织的抵抗降低、心理或精神异常等因素有关。目前,针对NERD的治疗多停留在控制症状上,尚不能完全治愈,其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工作。围绕NERD治疗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胃降逆方为李军祥教授继承董建华院士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不断优化改进而成的临床经验方。经过实验研究及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要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和胃降逆方由黄芩、黄连、干姜、清半夏、枳实、浙贝母、蒲公英、龙胆、瓜蒌、炙甘草十味药组成,组方严谨,用药平和。针对NERD(寒热错杂,胃气上逆证)具有平调寒热、和胃降逆的功效。目的: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但其需要临用制备,味苦,量大,服用携带不便,久置易发霉,不符合现代用药习惯。为克服传统汤剂的缺点,制备出符合现代用药习惯的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成药,弥补市场上尚无以胃食管反流病为治疗适应症、疗效确切的中成药的空白。本课题运用中药提取浓缩工艺以及现代制剂技术,将和胃降逆方开发制成颗粒,并对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进行初步的评估及控制。方法:本课题主要包括和胃降逆方的提取工艺研究、成型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初步稳定性研究、初步药学及药效学对比研究。具体方法如下:提取工艺研究:将和胃降逆方分为三部分进行提取,包括挥发油提取部分、水提部分、乙醇提取部分。挥发油提取部分主要针对方中干姜及枳实进行提取,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挥发油提取量及6-姜辣素提取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的粉碎、合提、提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初步考察,再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优化,最后以6-姜辣素提取率为指标对干姜及枳实的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考察。水提部分主要针对方中的黄芩、清半夏、龙胆、蒲公英、瓜蒌、炙甘草进行提取,以黄芩苷提取率、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水提工艺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三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优工艺。醇提部分主要针对黄连、浙贝母进行提取,以黄连生物碱提取率、浙贝母生物碱提取量及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随后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醇提工艺的提取次数、溶剂倍量、提取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最优工艺。成型工艺研究:以颗粒的吸湿率、成型率、溶化率、软材及颗粒性状及制粒的难易程度为考察指标对湿法制粒的辅料种类、用量及润湿剂的浓度进行考察。并对成品颗粒进行流动性、临界相对湿度、溶化性的考察。质量标准研究:参考2015版药典,制剂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的检查内容对和降颗粒进行水分及溶化性的检查;参考2015版药典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及2015版药典九味羌活丸、丹香清脂颗粒、安中片项下挥发性醚浸出物的测定方法,对和降颗粒醚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制定相应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和降颗粒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稳定性:参考2015版药典原料药物及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9001)对影响和降颗粒稳定性的因素进行考察。传统汤剂、配方颗粒、和降颗粒药学及药效学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基础致敏结合食管酸灌注所致NERD大鼠模型中相关蛋白含量,对三种制剂的药效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种制剂中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初步考察量效关系。(药效学实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军祥教授课题组承担完成)结果:提取工艺:干姜、枳实合提,干姜粉碎过4目,12倍水,2.5h提取挥发油后,药渣加10倍水,提取1h,合并两次滤液,备用。黄芩、龙胆、清半夏、蒲公英、全瓜蒌、炙甘草,加12倍水(考虑药材溶剂吸收首次加水量为15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合并三次滤液,并与挥发油部分的滤液合并,备用。黄连、浙贝母(浙贝母粉碎,粉碎程度为能全部通过6目,但混有能通过24目的不超过20%),加12倍(考虑药材溶剂吸收首次加液量为13.4倍)5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三次的滤液,60℃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与水提部分的滤液及挥发油提取部分的滤液合并,6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稠浸膏,70℃减压干燥,粉碎,得浸膏粉。成型工艺:糊精为赋形剂,药辅比为2:1,85%乙醇为润湿剂,湿法制粒,干姜及枳实所提取的挥发油用适量95%乙醇溶解,均匀喷洒在颗粒上,密封,闷润 24h。质量标准:和降颗粒中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总含量不低于2.50 mg·g-1,盐酸小檗碱含量不低于4.20 mg·g-1,黄芩苷含量不低于14.40mg·g-1。含挥发性醚浸出物不低于0.29%。对颗粒中的黄连、枳实、蒲公英、浙贝母、龙胆进行定性鉴别,在对照品及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稳定性:强光照及高温对颗粒的外观、溶化性和主要含量测定指标无明显影响,但挥发油采用乙醇溶解喷淋的工艺,颗粒中的挥发油势必会受强光及高温的影响有所挥发,因此在包装、储存及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光,阴凉处储存。传统汤剂、配方颗粒、和降颗粒药学及药效学对比研究:经初步药效学对比研究发现,和降颗粒在提高药效的基础上,将服药剂量降为原临床用量的二分之一。经过对主要含量测定指标的研究发现,和降颗粒、配方颗粒、传统汤剂三者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三者含量总和由高到低依次为和降颗粒>配方颗粒>传统汤剂;盐酸小檗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和降颗粒>配方颗粒>传统汤剂;黄芩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和降颗粒>传统汤剂>配方颗粒。上述结果说明了以化学成分为指标对工艺及药物质量进行控制的科学性,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是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选用多指标多成分对和降颗粒进行质量控制。结论:通过对和胃降逆方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的研究,建立了稳定可行的和降颗粒制备工艺,并制备出了合格的和降颗粒;通过对和降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建立了挥发性醚浸出物、薄层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等项目的测定方法,初步制定了和降颗粒质量标准,为今后和降颗粒质量的控制打下了基础;通过对颗粒稳定性的研究,明确了影响颗粒稳定性的因素,为今后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通过对传统汤剂、配方颗粒、和降颗粒药学及药效学的对比研究对和降颗粒的药效进行了初步评估,为今后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