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腕骨骨折脱位误诊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腕骨骨折脱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其中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占腕部损伤的3%-5%,对腕及手的功能影响极大。由于腕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在X线片上的不易辨认,容易漏诊、误治。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则晚期发生骨不连、舟骨缺血性坏死、月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造成病人难以弥补的腕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成为手外科的棘手问题。本课题通过腕骨骨折脱位的分型、临床影像表现、误诊原因及个性化治疗方法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对术后患者不定期随访检查腕关节的活动度、骨折愈合情况、有无疼痛等,对不同发病时期、术式疗效进行综合评定、分析,从而为临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选择腕骨骨折脱位患者44例(病例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邢台县中心医院外科2012-20132年间),男34例,女10例,右侧28例,左侧16例,年龄20-67岁,平均43±2岁。36例因高处坠落伤引起,8例因机器绞伤引起。就诊时间1周以内26例,1-3周14例,4-12周4例;入院后依病情行腕关节X线正侧位、舟状骨位、腕关节CT及三维重建检查,如可能合并韧带或重要软组织损伤则行腕关节MRI检查,术中行腕关节镜检查辅助诊断及分型。按Johnson分型,大弧区损伤共36例,其中:腕部多发骨折3例,舟骨陈旧骨折8例,经桡骨茎突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例,经尺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1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背侧)12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掌侧)1例,经舟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1例,舟骨新鲜骨折3例,大多角骨骨折1例,舟骨三角骨豆骨骨折1例,桡腕关节脱位3例;小弧区损伤共8例,其中:月骨脱位6例,月骨周围脱位2例。根据伤后时间及损伤程度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法:1、闭合复位外固定4例。2、切开复位克氏针或Herbert螺钉内固定29例。3、韧带修复或应用带线铆钉韧带修复7例。4、近排腕骨摘除术2例。5、舟骨植骨内固定5例。6、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微创复位固定3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Cooney评价标准优: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良: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范围轻度减小,活动时有轻微不适,无疼痛。可: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缩小,休息时稍感不适,活动时有轻至中度疼痛。差:X线片示舟骨骨折端硬化,密度增高,骨折线清晰,骨折未愈合;腕关节主动活动明显受限,腕关节疼痛。检测手功能并进行评定。 结果:4例患者因某种原因失去联系,其余均行回访,回访率达90.9%。在这40例中,1例因伤后腕部损伤较重,2例因早期没有及时发现,延误病情,使得术后功能较差,其余患者腕关节骨折愈合及功能活动均恢复良好。优30例,良5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达87.5%。所有舟骨骨折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其中,新鲜骨折愈合时间约为3个月,共17例,陈旧骨折愈合时间约为6个月,共8例;未发现舟骨、月骨坏死病例。 结论:1、腕骨骨折脱位早期治疗可采用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再行切开复位,且预后较好,而一旦延误诊断,则治疗复杂,且遗留腕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因此,提高对腕关节解剖知识认识、了解损伤机制和影像学特点,减少误诊、漏诊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2、对腕骨骨折脱位分型详细了解,针对分型选取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术中操作轻柔,保护腕部各骨关节面,以免加重腕关节损伤。3、腕关节间韧带因其内含有血管,可供应腕部各骨质血供,术中要注意保护并尽可能修复腕间韧带,增强腕关节稳定性,以便术后尽早恢复腕关节功能。4、应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微创复位固定,可减少对腕关节囊和韧带的破坏;可减少继发的关节囊瘢痕和关节僵硬;能更加直观的评定舟骨骨折复位的质量(如骨折分离、旋转和关节面台阶的纠正等);观察腕关节各腕骨间关系(如月三角及舟月关节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