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背景下北京保障性住区营建模式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其生存、发展的基本生活要素。但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住房制度市场化进程的日趋深化,城市房价不断攀升,造成大量中低收入阶层无力购买住房。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问题,中央政府于1998年确立了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北京作为我国最早进行保障性住区建设城市之一,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实践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了由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共同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随着北京市大量的保障性住区建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紧张问题,对城市发展乃至和谐社会的做出一定的贡献。然而,在快速建造的背后,我们也发现在保障制度、规划设计、后期管理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让更多的人住进规划良好,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宜居性保障住区是规划设计人员应该关注的。本文以北京市6所保障性住区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个案,通过访谈、拍照、统计记录和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深入分析了目前北京的保障性住区建设的现状,并重点关注了居民在住区空间中的行为需求以及邻里关系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将规划设计视野拓展到北京城市空间大系统和社会发展的领域中,深入分析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人文、技术等诸多因素,并引入城市生态学、城市管理学、住区环境设计、社会心理学、生态伦理等相关学科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保障住区建设的已有经验,突破以往更多关注政治体制和户型设计的研究方法,将宜居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北京城市特征以及现代生活观念相结合,从机制的完善、城市空间的整合、住区空间的重构及建筑空间复合和适应性等多个层面进行探索,提出有利于北京保障性居住空间科学发展的营建模式。论文共分为八章。第1章,主要建立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等作了基本的论述。第2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为北京保障性住区营建提供有益借鉴。第3章,回顾保障性住区建设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发展特点,并重点调研北京6所典型住区的规划设计情况,从宜居的角度找出存在的问题。第4章,对影响北京保障性住区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总结其发展趋势,提出当前制度环境下的保障住区营建的形势与挑战。第5章,从法律、土地供应、融资、分配等多方面研究北京保障性住区的保障机制建设。第6章,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阐述“以人为本”在保障性住区营建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第7章,通过对欧美及台湾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保障性住区营建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优化策略。第8章,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以及今后尚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其他文献
<正>景宁地处浙南山区,茶区海拔大部分在300~700m,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茶树的自然生长繁殖,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对景宁地区不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综合征妇女身心症状、抑郁情绪和性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女性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2003-05/2005-10在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
目的:动物细胞培养基是体外细胞培养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细胞生长。为此本文就动物细胞培养基的发展及应用作以系统的总结。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3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智力资本已成为全球资源中最珍贵也最稀缺的资源,这种珍贵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其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智力资本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形态的
目的:观察针刺反阿是穴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疗效,并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05-03/2006-02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医院理疗室就诊的部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世界制造业发展正逐渐呈现出服务化的普遍趋势。服务环节作为新的战略价值点,不仅是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实现制造产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科系、年级的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①2005-11随机整群抽取河南大学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320人进行施测,共发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资金、技术等综合实力的限制,中小企业如果采取传统的营销手段很难与大企业相
二叶亭四迷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在日本文学史中曾被埋没多年。同样,在中日两国的鲁研界,谈及对鲁迅产生影响的日本作家,二叶亭也不在其列。但是二叶亭在鲁迅留日期间发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PICC尖端的最佳位置、尖端定位标志、尖端定位方法以及尖端移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PICC不恰当的定位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