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扳机点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步行中肌肉激活的影响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扳机点疗法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疼痛症状以及步行过程中腰腹部、髋关节肌肉激活的影响。方法以51名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扳机点组,传统针刺组,等待治疗组。针刺扳机点组与传统针刺组接受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案,为期4周,每周三次,共12次。等待治疗组在四周后给予12次针刺扳机点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记录步行过程中肌肉的激活信号。检测肌肉包括了双侧腹直肌、腹外斜肌、腰段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股二头肌。结合各肌肉在步态中主要的激活时段,计算肌肉在步态周期各个分期的激活时间与激活振幅特征值。于干预前后进行两次指标评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三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疼痛侧、肢体优势侧、病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疼痛VAS评分:干预前,三组研究对象VAS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四周后,针刺扳机点组VAS显著小于等待治疗组(P<0.05),而针刺扳机点组与传统针刺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干预前后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后VAS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直肌、腹外斜肌激活模式:干预后,激活时间组间比较,针刺扳机点组左侧腹外斜肌在对侧摆动期(Contralateral Swing,CS)、右侧腹外斜肌在同侧摆动期(Ipsilateral Swing,IS)显著小于等待治疗组(P<0.05);传统针刺组左侧腹直肌在CS显著小于针刺扳机点组与等待治疗组(P<0.05),右侧腹直肌在IS显著小于等待治疗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双侧腹直肌、腹外斜肌在CS、IS的激活振幅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针刺组腹直肌在CS的激活时间非对称性显著大于针刺扳机点组与等待治疗组(P<0.05);传统针刺组腹外斜肌在CS的激活振幅非对称性显著大于等待治疗组(P<0.05)。4.腰段竖脊肌相对紧张度:干预后,三组研究对象双侧腰段竖脊肌在同侧、对侧摆动期的时间紧张度、振幅紧张度以及非对称性组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腰腹肌肉共激活指数:干预后,针刺扳机点组左侧腰腹肌肉在右单足站立期、左单足站立期的共激活时间指数显著小于等待治疗组(P<0.05);针刺扳机点组右侧腰腹肌肉在左双足支撑期、左单足站立期的共激活时间指数小于传统针刺组与等待治疗组(P<0.05)。传统针刺组左侧腰腹肌肉在右双足支撑期的共激活振幅指数显著小于针刺扳机点组与等待治疗组(P<0.05)。6.臀中肌激活模式:干预后,三组研究对象双侧臀中肌在各个步态分期的激活时间、激活振幅组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扳机点组臀中肌在同侧单足站立期的激活时间非对称性显著大于等待治疗组(P<0.05)。臀中肌在各个步态分期的激活振幅非对称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伸髋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激活比值:干预后,三组研究对象双侧伸髋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在双足支撑期与单足支撑期的时间比值、振幅比值以及非称性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为期四周的针刺扳机点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CNLBP患者的疼痛程度。2.针刺扳机点疗法可减少CNLBP患者腹外斜肌在步行摆动期的激活时间,且对于步行中腰腹部肌肉的协同收缩时间有调节作用,这意味着针刺扳机点疗法所造成的疼痛缓解对于步行过程躯干肌肉的僵硬紧张模式有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证素理论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型分布,为其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帮助。方法:收集福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IBS-D重叠FD患者120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四诊信息,提取相对应的病位、病性证素,收集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分析,探讨IBS-D重叠FD患者的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在120例患者中,男
目的探讨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通过观察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便秘症状积分等来评价其效果,为穴位贴磁在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标准,将88例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磁组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血脂(TC、TG、LDL-C、HDL-C)等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EECP对气虚血瘀型SAP,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12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各40例。
目的观察金麦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不同体重患者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60例,按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指数18.5kg/m2≤BMI<24.0kg/m2)和体重超重组(体重超重指数24.0kg/m2≤BMI<28.0kg/m2)各30例。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金麦温胆汤治疗,连续12周。分别于0、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经金麦温胆汤干预治疗后糖代谢、脂代谢的改变,以及对胃泌素、胰高糖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100例,按降糖治疗方案分为口服降糖药组(Oral hypoglycemic drugs,OADs)与胰岛素组各50例,两组各随机分出20例为对照组,30例为治疗组。对照组在西医常规降糖治疗上不加用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原有降糖方案基础
目的本研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进行神阙穴辨证贴敷,评价其对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入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损伤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80例患者,利用SPSS软件随机分组,将患者随
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疼痛、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其效果,以优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方法,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或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关节科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过渡证”理论溯源以及具体证治的研究,初步构建《伤寒论》“过渡证”证治体系,羽翼六经辨证体系,从而使六经辨证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指导临床的作用。方法:1、通过对《内经》《周易》《难经》等古籍的梳理,深入研究“时空观”“恒动观”的思想,挖掘其蕴含的“过渡证”的理论肇端。2、通过对《伤寒论》相关条文的整理,以及对历代医家研究的分析,提炼出“经-经过渡”、“经-腑过渡”等“过
目的:本课题拟利用Cre-LoxP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条件性敲除APP/PS1转基因小鼠中AMPKα1亚基,从线粒体动力学角度进一步阐明电针激活AMPK如何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育4月龄SPF级基因型为AMPKa1flox/flox/APP/PS1/Camk2α-cre/ERT2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电针组,AMPKα1敲除组,AMPKα1敲除+电针组
目的:通过总结《伤寒论》中治疗神志异常的证治规律和张仲景的诊疗特色,为后学者治疗同类疾病时,在选方用药上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本课题以文献研究为主,围绕《伤寒论》,探讨其中有关于神志异常的症状,思路按原文论述、辨证方法、治疗理论展开。并基于六经辨证体系对《伤寒论》条文进行梳理,研究张仲景辨治的思想,进一步探讨《伤寒论》中神志异常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其治法、方证的规律。结果:通过以上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