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知、行为、神经精神改变并损害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病理以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为特点。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世界上约有3600万AD患者,占世界所有痴呆人口的60%~80%。根据发病年龄,AD可以分为早发型AD和晚发型AD,早发型AD(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是指发病年龄<65岁的AD患者,占所有AD患者的4%~6%;晚发型AD(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是指发病年龄大于>65岁的AD患者,是最常见的AD类型。通常,AD被认为是由环境因素和多个基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基因疾病,早老素1(presenilin1,PSEN1)基因、早老素2(presenilin2,PSEN2)基因、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是最常见的与AD相关的致病基因,然而在一些临床AD群体或者临床表型为AD的家系中也发现了一些罕见的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er degeneration,FTLD)基因突变,例如,颗粒蛋白前体基因(progranulin,GRN),C9orf72基因和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MAPT)突变。考虑到AD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相似的临床及遗传特征以及AD病人的临床和基因多样性,容易误诊,所以对于临床诊断为早发型或有遗传家族史的AD病人,检测其他痴呆相关的基因是有必要的。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个中国汉族早发型或有家族史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人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详细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到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诊断为早发型或有家族史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我们通过二代测序捕获靶区域,并使用一代测序来检测DNA序列突变位点筛选了40例早发型或有家族史的AD患者的痴呆相关基因。 结果: PSEN1p.L226R在一个早发型AD(Early-onset AD,EOAD)家族中发现,其以语言障碍为首发症状;在一个晚发型AD(Late-onset AD,LOAD)家族中发现额颞叶痴呆基因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1,TBK1)的一个新的可能致病性变异p.D534H;在三个EOAD患者中分别检测到PSEN2p.H169N突变和两个可能的良性MAPT(p.Q230R和p.V48L)突变。 结论: 1、我们在一个中国汉族早发型或有家族史的AD人群中发现了5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3个为可能致病性突变,2个为可能良性突变。 2、在临床表现为AD的患者中可能有FTD的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