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胎盘植入谱系(Placenta accrete spectrum,PAS)疾病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及围产期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近几十年来PAS发病率持续升高,临床处理非常棘手。目前没有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准确的术前诊断可改善PAS的临床结局,主要依靠临床和超声影像学特征。近来各国学者尝试利用多个指标组合成评分系统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目前尚无一个评分体系可以解决每一个参数的科学赋值,并区分植入等级。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系统并据此区分植入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1.回顾性分析找出提示胎盘深层植入的重要影像学和临床特征。2.前瞻性研究明确每个特征在PAS整体风险中的权重,利用量化评分结果预测PAS的不同程度。资料与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571例前置胎盘病例。(1)根据终止妊娠时术中所见的胎盘剥离与子宫情况及产后病理检查分为:非深层植入组(无植入及胎盘粘连)和深层植入组(肌层植入及穿透性植入)。(2)探索影响胎盘深层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影像学特征。2.量化评分系统的建立:对2016年6月12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前置胎盘病例,(1)基于回顾性分析结果,建立预评分系统。(2)根据终止妊娠时术中所见的胎盘剥离、子宫情况及产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植入、胎盘粘连、肌层植入、穿透性植入四组。(3)分析比较不同植入程度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影像学特征,以确定其中真正影响胎盘植入严重程度的部分。(4)利用最佳尺度回归模型,对各个参数赋值,建立量化评分系统预测植入深度。3.统计方法:均利用IBM 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单因素、多因素、ROC曲线分析,并计算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假阳性率。结果:1.回顾分析571例前置胎盘患者中,非深层植入493例,深层植入78例。深层植入组患者,术中大量失血及输血、需要进一步干预措施止血的占比、膀胱损伤、子宫切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所用手术时间长于非深层胎盘植入组。2.可能与胎盘植入相关的12个变量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去除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确定四个临床特征与深层植入显著相关:胎盘后清晰区域模糊或消失,出现胎盘内陷窝,子宫-膀胱间隙血供增加,前次剖宫产次数。四个变量的曲线下面积(AUC)在0.79-0.83。3.前瞻性研究中392例前置胎盘患者,无植入232例(60%),胎盘粘连79例(20%),肌层植入53例(13%),穿透型植入28例(7%)。四组间产妇年龄、既往流产次数和产前是否有阴道出血无显著差异,而妊娠次数、既往阴道分娩次数及既往剖宫产(CS)次数存在显著差异。4.所选的7个临床特征在不同植入等级间均有显著差异,包括:胎盘内陷窝,胎盘主要附着位置,子宫-膀胱界面的血供增加,膀胱线的模糊或消失,宫颈长度,子宫肌层厚度和胎盘后清晰区域,既往CS次数。5.多因素分析中,胎盘主要附着位置及宫颈长度P>0.05,因对PAS程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被排除。进入最佳尺度回归分析的5个变量,预测PAS风险的权重分别为:胎盘内陷窝25.7%,子宫-膀胱界面的血管增加19.9%,子宫肌层厚度和胎盘后清晰区域的缺失26.8%,膀胱线模糊15.8%,前次CS次数11.8%。通过回归模型的计算为每一个自变量及其不同等级赋值后,五个变量的得分总和即为预测PAS程度的分数。转换为10分制后,预测无植入,胎盘粘连,肌层植入和穿透型植入的界值分别为<2.25,2.25-6.2,6.2-8.95,≧8.95分。变量的不同等级之间赋值差距不相等。6.量化评分系统对PAS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假阳性率分别为:96.68%,95.44%和3.32%。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次数和超声影像学特征与深层植入显著相关。建立针对前置胎盘孕妇的量化评分系统,可高效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AS)的严重程度,从而为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