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患者脾经腧穴诊察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zhangwz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1990年中国颁布了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的中、英文版,2006年又出版了该标准的修订版《腧穴名称与定位》。2006年11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国际标准《针灸经穴定位》;2010年2月1日针灸经穴国际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出版。针灸经穴定位的标准化,规范了临床操作,促进了针灸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国际间学术交流,为针灸医学在国际上的有序传播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同时也导致部分临床医生过分拘泥于腧穴的固定定位,而忽略了“寻穴”、“揣穴”的必要性,导致临床疗效不佳等问题。腧穴并非孤立的、静止的位于“皮肉筋骨”上的点,而是与经气相通、能够反应经气功能变化的部位。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其功能为“行血气,营阴阳”,因此脏腑、经脉、腧穴三者密切相连,腧穴会随着脏腑经脉气血的不同状态而产生变动。即腧穴的生理功能、病理反应、治疗效应随着人体脏腑气血的盈亏虚实、机能状况的强弱盛衰而不断变化,腧穴的这一特性,被称之为动态性。“凡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自古针灸医师即已认识到腧穴的动态性特征,并常通过“寻穴”、“揣穴”等来获得真穴,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腧穴的功能强弱及体表范围大小会随脏腑经脉气血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病理状态下其体表范围还会扩大。目前,关于腧穴的动态性研究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并无较为客观的试验数据支持该理论,关于腧穴体表范围大小的相关研究亦甚少,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测量腧穴在人体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压痛反应及其体表压痛范围,用客观的试验数据,对腧穴的动态性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15-35岁的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和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痛经组的痛经期和非经期、健康组的月经期和非经期,测定双侧脾经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压痛的出现情况、压痛值(VAS值)及压痛阈值;以受试者的双侧脾经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标准定位为基准点,检测脾经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压痛区域,测量三穴的体表压痛区最敏感点、最远点到标准定位点的距离,并观察三阴交、地机穴压痛区与相邻经络的位置关系。[结果]试验一脾经腧穴的压痛反应研究1.月(痛)经期、非经期的压痛出现率比较三阴交、阴陵泉穴的压痛出现率,在痛经组和健康组的月(痛)经期、非经期均非常高,达94%-100%,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机穴的压痛出现率,在痛经组痛经期(88.3%)较痛经组非经期(63.3%)、健康组月经期(51.7%)显著升高(P<0.05),在痛经组非经期较健康组非经期(31.7%)显著升高(P<0.05),而健康组月经期与健康组非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月(痛)经期、非经期的压痛值、压痛阈值比较痛经组痛经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压痛VAS值均分别显著高于痛经组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健康组非经期(P<0.05);痛经组痛经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压痛阈值均分别显著低于痛经组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健康组非经期(P<0.05);健康组月经期与非经期比较,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压痛VAS值和压痛阈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痛经组非经期与健康组非经期比较,三阴交、地机穴的压痛VAS值和压痛阈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痛经组非经期较健康组非经期阴陵泉穴的压痛VAS值显著升高(P<0.05);痛经组非经期较健康组非经期阴陵泉穴的压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3.脾经腧穴之间的压痛反应比较在痛经组和健康组的月(痛)经期,三阴交、阴陵泉穴均呈现较地机穴显著升高的压痛出现率和压痛敏感度(P<0.05),其中,在痛经组的痛经期,阴陵泉穴呈现较三阴交穴显著升高的压痛敏感度(P<0.05),在健康组的月经期,三阴经、阴陵泉穴的压痛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痛经组的非经期,阴陵泉穴呈现较三阴交、地机穴显著升高的压痛敏感度(P<0.05);在健康组的非经期,三阴交、阴陵泉穴较地机穴更容易出现压痛反应(P<0.05),而三穴的压痛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二脾经腧穴的体表压痛范围研究1.体表压痛区最敏感点的分布范围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体表压痛区最敏感点到标准定位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组痛经期,分别为0.597-0.796cm、0.565-0.903cm、1.069-1.528cm;在痛经组非经期,分别为0.574-0.8443cm、0.515-0.974cm、0.713-1.07cm;在健康组月经期,分别为0.586-0.778cm、0.656-1.031cm、0.707-1.089cm;在健康组非经期,分别为0.598-0.806cm、0.571-1.156cm、0.552-0.86cm。三阴交、地机穴的体表压痛区最敏感点分布范围,在痛经组和健康组的月(痛)经期、非经期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陵泉穴的体表压痛区最敏感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组痛经期与健康组月经期、健康组月经期与非经期、痛经组非经期与健康组非经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痛经组痛经期较非经期显著增大(P<0.05)。2.体表压痛区最远点的分布范围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体表压痛区最远点到标准定位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患者的痛经期,分别为1.5112-1.7788cm、1.553-1.918cm、2.166-2.628cm;在痛经患者的非经期,分别为1.6302-1.8964cm、1.462-2.012cm、1.869-2.201cm;在健康女性的月经期,分别为1.2979-1.4970cm、1.399-1.733cm、1.752-2.152cm;在健康女性的非经期,分别为1.3444-1.5591cm、1.24-1.77cm、1.445-1.793cm。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体表压痛区最远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组痛经期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与非经期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阴交、地机穴的体表压痛区最远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组痛经期较健康组月经期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陵泉穴体表压痛区最远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组痛经期较健康组月经期显著增大(P<0.05);三阴交、阴陵泉穴体表压痛区最远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组非经期较健康组非经期显著增大(P<0.05),地机穴的体表压痛区最远点的分布范围,在痛经组非经期与健康组非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体表压痛区与相邻经络的位置关系三阴交穴的体表压痛区与脾经-肝经分界线的相交率,在痛经组和健康组的月(痛)经期、非经期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阴交穴体表压痛区与脾经-肾经分界线的相交率,在痛经组痛经期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与非经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痛经组痛经期较健康组月经期显著升高(P<0.05),在痛经组非经期较健康组非经期显著升高(P<0.05);地机穴体表压痛区与脾经-肝经分界线的相交率,在痛经组痛经期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与非经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痛经组痛经期较健康组月经期显著升高(P<0.05),在痛经组非经期与健康组非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具有反映痛经急性发作这一病理状态的作用。2.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压痛VAS值、压痛阈值随女性月经的生理、病理状态而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性。3.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的体表压痛区最敏感点的分布范围、最远点的分布范围、与邻经的位置关系随女性月经的生理、病理状态而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性。4.年轻未育女性在生理、病理状态下均存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痛敏感现象,三阴交、阴陵泉穴较地机穴更容易出现该现象。5.三阴交、阴陵泉穴在痛经患者和健康女性的月(痛)经期均呈现较地机穴更高的压痛敏感度。
其他文献
2008年以来,核地研院通过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强化质量管理职能、增进体系运行实效性等手段,创新性地建立了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标准、科研项目质量
农村中小学由于地处偏僻的农村,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还是生源质量相对城镇中小学来说较弱,这就更需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工作,发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群体力量,积极
研究目的:临床研究一探讨“压力毒邪综合症”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情况,归纳“压力毒邪综合症”的证候、证素特点及其治则治法,引起人们对压力毒邪的重视;临床研究二观察舒缓颗
加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书育人的举措。探讨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国学教育进入现行高等教育体制
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技术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应用于中医文献研究可以使研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常存在多种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息肉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息肉病程长者有癌变的可能性,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本病西医诊断明确,但由于病因病机复杂,单纯的西医治疗有很大缺陷,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医
通过利用上垄盆景化栽培技术,比较当前用于盆景的主要柑桔类品种的生长和挂果性状。结果表明,糖橙生长较快,上垄挂果情况良好,是盆景化栽培的最好品种选择;而天草、山下红、
反拨效应,又称反拨作用,通常指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反拨作用的大小与考试的重要性,即考试的社会权重成正比。考试结果有很多用途,而用于促进教学、推动教
目的:通过对中医辨证属于风热犯肺证和痰热壅肺证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轻症的患儿予蒿芩麻杏石甘汤口服与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比较,观察中药治疗儿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