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近3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肿瘤或其他疾病的方法。光动力治疗通过激发光照射光敏剂药物,随后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活性物质,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光敏剂药物能在患病部位聚集,在治疗过程中能减少对健康组织的破坏,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光动力治疗发展的关键是光敏剂药物。与传统的单光子光敏剂相比,双光子光敏剂有许多优点,比如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激发波长(在生物窗口:700-1100nm)能穿透到更深的组织。因此发展激发波长在近红外区的双光子光敏剂,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将双光子材料应用于光动力治疗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由于卟啉型化合物是一类最先获得欧美等多个国家批准的光动力治疗的药物,因此开展卟啉/酞菁型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双光子光敏剂的研究成为科研人员的首选。但是此类光敏剂存在暗毒性以及在水溶液中激发波长短等缺点而限制其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为了发展新的光动力治疗方法,研究新型光敏剂是必须的。所以各国研究者也开始关注非卟啉型化合物的双光子光敏剂,比如芳酸衍生物、均二苯乙烯衍生物和二呋喃萘衍生物。单线态氧是光动力治疗中最关键的活性物质。因为增大系间窜越的几率,有助于提高单线态氧产率。而体系中引入原子系数较大的原子时,由于重原子效应,会提高光敏剂从单线态跃迁至三线态这种禁阻过程的发生概率,因此在体系中可通过引入卤素溴或碘以提高分子的单线态氧产率。 在本项研究中,作者合成了一系列对称和不对称的D-π-D构型的均二苯乙烯型光敏剂化合物。为了研究碘对光敏剂线性吸收、双光子吸收以及产生单线态氧性质的影响,本课题首次在均二苯乙烯型光敏剂化合物的共轭体系中引入碘原子。结果表明:不对称的均二苯乙烯型光敏剂化合物比其对应的对称的均二苯乙烯型光敏剂化合物有更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含碘均二苯乙烯型光敏剂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降低表明碘有助于系间窜越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提高光敏剂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将不对称的均二苯乙烯型光敏剂化合物制成纳米粒子后,测试其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结果表明,结构中含碘的光敏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因此,这种不对称含碘的均二苯乙烯型光敏剂化合物将有望成为良好的、近红外激发的新型光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