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earNPV)能够专一高效地防治棉铃虫,但由于其感染中肠细胞的机理尚不明确,要通过重组病毒等方法改变其宿主域尚有困难,不利于成为广谱的杀虫剂应用于田间。研究表明,如果HearNPV口服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factors,PIFs)缺失,病毒感染昆虫的能力就丧失,而中肠细胞的膜蛋白中可能存在与PIF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或受体蛋白。为了寻找与HearNPV结合的膜蛋白分子,并了解多角体病毒的入侵机制,本研究以棉铃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为研究材料,利用SDS-PAGE和HPLC-ESI-MS/MS shotgun蛋白质谱方法,分析BBMV的膜蛋白组成。通过质谱鉴定分析,共获得了17种蛋白。大部分蛋白的分子量集中于60-110kDa,等电点集中于5-7。而其中6种蛋白是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2种蛋白是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这说明这两种蛋白组分是BBMV膜蛋白中丰度较高的蛋白。利用CTAB/SDS-PAGE双向电泳、Fa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BBMV膜蛋白是否能与PIFs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BBMV膜蛋白组分中存在着能与PIFs蛋白相互作用,分子量约为35kDa的蛋白。通过LC-MS/MS质谱鉴定,高丰度的蛋白组分包括氨肽酶N和碱性磷酸酶。为了分析棉铃虫中肠中的氨肽酶N和碱性磷酸酶基因的表达是否会受到病毒感染而变化,利用RT-PCR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氨肽酶N1、N2、N3、N4以及碱性磷酸酶不受病毒感染的影响。而氨肽酶N5的表达水平在病毒处理后6h下降,而在12h恢复,但在统计学上不显著(P>0.05)。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研究了PIFs蛋白与ALP和APNs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结果表明,P74与ALP、APN2、APN3和APN4有相互作用,PIF1和PIF2蛋白与ALP、APN1、APN2、APN3和APN5有相互作用,PIF3与ALP、APN1和APN5有相互作用。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推测氨肽酶N和碱性磷酸酶可能参与了与PIFs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HearNPV对棉铃虫中肠细胞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