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中肠微绒毛膜蛋白组学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earNPV)能够专一高效地防治棉铃虫,但由于其感染中肠细胞的机理尚不明确,要通过重组病毒等方法改变其宿主域尚有困难,不利于成为广谱的杀虫剂应用于田间。研究表明,如果HearNPV口服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factors,PIFs)缺失,病毒感染昆虫的能力就丧失,而中肠细胞的膜蛋白中可能存在与PIF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或受体蛋白。为了寻找与HearNPV结合的膜蛋白分子,并了解多角体病毒的入侵机制,本研究以棉铃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为研究材料,利用SDS-PAGE和HPLC-ESI-MS/MS shotgun蛋白质谱方法,分析BBMV的膜蛋白组成。通过质谱鉴定分析,共获得了17种蛋白。大部分蛋白的分子量集中于60-110kDa,等电点集中于5-7。而其中6种蛋白是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2种蛋白是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这说明这两种蛋白组分是BBMV膜蛋白中丰度较高的蛋白。利用CTAB/SDS-PAGE双向电泳、Fa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BBMV膜蛋白是否能与PIFs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BBMV膜蛋白组分中存在着能与PIFs蛋白相互作用,分子量约为35kDa的蛋白。通过LC-MS/MS质谱鉴定,高丰度的蛋白组分包括氨肽酶N和碱性磷酸酶。为了分析棉铃虫中肠中的氨肽酶N和碱性磷酸酶基因的表达是否会受到病毒感染而变化,利用RT-PCR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氨肽酶N1、N2、N3、N4以及碱性磷酸酶不受病毒感染的影响。而氨肽酶N5的表达水平在病毒处理后6h下降,而在12h恢复,但在统计学上不显著(P>0.05)。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研究了PIFs蛋白与ALP和APNs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结果表明,P74与ALP、APN2、APN3和APN4有相互作用,PIF1和PIF2蛋白与ALP、APN1、APN2、APN3和APN5有相互作用,PIF3与ALP、APN1和APN5有相互作用。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推测氨肽酶N和碱性磷酸酶可能参与了与PIFs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HearNPV对棉铃虫中肠细胞的感染。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本论文对2009~2010年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的12株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对12株病毒全基因组(8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
学位
Na+/K+-ATPase,即钠钾泵,是维持细胞膜电位和渗透压并控制物质转运的离子泵。它通过消耗ATP水解的能量从而行使K+入Na+出的主动运输过程。在神经系统中,钠钾泵是神经元与胶质细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宽频带极化变换微带反射阵天线,并探索其工程应用。极化变换微带反射阵式一种新颖的天线结构,它融合极化器的概念于微带反射阵之中,给传统微带反射阵天线注入诸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es,HearNPV)是一种专一性感染棉铃虫的昆虫杆状病毒,其包含体源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virus,ODV)囊膜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和独立的基因组DNA,在氧化磷酸化、代谢、能量转换、细胞凋亡、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经常性地进行融合和
对大多数作物来说,干旱是降低其产量和品质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选育耐旱品种是减少干旱所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如若有效选育耐旱品种,必须从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深入了解
MBE声码器是低速率语音编码器中的佼佼者,它能够在2.4~4.8Kb/s的速率上合成出比传统声码器好得多的语音,而且具有较好的自然度和容忍噪声的能力。本文以多带激励(MBE)语音声码器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频繁高温胁迫是植物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是持续农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类受体激酶蛋白(RLK)是拟南芥中一类非常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种具有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由于其对细菌不产生耐药性而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抗菌肽不仅对细菌有抑杀作用,而且对某些病毒,肿瘤有不同程度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