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中两种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以期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异同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历。经术后病理证实肉芽肿性乳腺炎为5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为50例。并统计两组疾病发病年龄、乳头凹陷、首次发病部位、就诊月份、哺乳史及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年龄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1.856 P=0.066>0.05);在乳头凹陷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P<0.01);在发病部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99,P=0.001<0.01);在就诊月份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8 p=0.020<0.05);在是否有哺乳史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502 P=0.22>0.05);在术后复发率上无统计学差异(χ~2=0.016 P=0.900>0.05)。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发病年龄、有无哺乳史及术后复发率的特点上没有显著区别,而两者区别在于在乳头凹陷、就诊月份以及发病部位三个临床特征方面。第二部分TLR2和TLR4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表达研究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1例NPM(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收集其术后石蜡病理切片,分别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组(N=59)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组(N=50);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急性期组(N=21)、亚急性期组(N=72)与慢性期组(N=48),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检测病理切片中的累计光密度值以研究TLR2与TLR4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LR2和TLR4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TLR2、TLR4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期与亚急性期组(P(27)0.01),TLR2和TLR4在肉芽肿性乳腺炎组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LR2和TLR4可能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在TLR2和TLR4表达上并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