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oyaya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网络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日益深入,工作流技术已经成为协调业务流程、增加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对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对于工作流技术本身而言还是很匮乏的,这使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从而严重制约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在科研和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研究面向工作流技术的系统在安全方面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访问控制技术解决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安全性方面问题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通过分析比较几种经典的访问控制模型,如强制访问控制(MAC)、自主访问控制(DAC)、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TBAC)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等,但这些访问控制模型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基于工作流的系统在访问控制方面的需求。在研究分析当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在访问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规则描述的面向工作流的动态访问控制模型,解决了RBAC的动态适应性差和TBAC的访问控制颗粒度过大等问题。该模型应用于面向工作流技术的管理系统中,会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本文研究分析几种主要的访问控制模型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这些模型应用于基于工作流环境系统中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在充分研究分析了几种访问控制模型和基于工作流环境系统访问控制的颗粒度以及访问控制模型移植性要强的新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模型,也就是基于规则描述的访问控制模型。同时,研究了访问控制规则的定义和对规则的解析。然后设计和实现了将该模型应用于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中,并对该系统做了测试和相关分析。最后,对本文所做的研究作了总结,以及对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作了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之处是提出一种访问控制规则语言,通过该规则语言能够定义访问控制规则,解析规则后转化的接口给授权系统调用,对工作流管理系统
其他文献
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室外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图像具有对比度低、颜色暗淡和细节信息难以辨认的特征,导致接收端图像质量差,严重影响其后处理。受信道带宽的限制,室外成像设备采
说话人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语音自动识别说话人身份的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实现简便、经济和扩展性强等优点,在信息服务、安全保障、国防军事、公安司法和医学应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
为了适应全球无线通信呈现出的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趋势,同时也为了与新兴的一些移动通信技术如WiMAX、Wi-Fi等竞争,3GPP在2004年底提出了3G的长期演进(LTE)。LTE所使用的
随着信息传输和交换技术不断的飞跃发展,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以其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高、信道隐蔽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当今光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APT初始捕获是空
Fabry-Perot谐振腔天线对电磁波具有选频作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透射过反射盖板后可以同相叠加,从而显著地提高天线的方向性。本论文针对经典的Fabry-Perot(F-P)谐振腔天线结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提供了便利的通信手段,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秘密传递窃取的消息或者协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些无疑会侵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