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病不但给患者身体造成损害,而且让其劳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生活质量也欠佳。不菲的医疗费用也给家庭、社会增加了经济负担。从减轻经济压力,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角度出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一些慢性病作为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建立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制度。将患者因慢性病就诊的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范围,患者、医疗保险按比例分担;卫生部、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将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作为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成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经考核后拨付给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二者由不同部门管理,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一是慢性病种类的开放面不够广泛,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只将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作为慢性病管理,其他慢性病被拒之门外,享受不到免费服务;二是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不能协同,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以治疗为主,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以预防、平时监测为主,二者尚未达到协调一致;三是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衔接不够紧密,出现“医院管治疗、社区管预防”等各扫门前雪现象。如何让慢性病患者预防和治疗保持一贯性,真正减轻经济和精神压力。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很有衔接的必要性。本文以南昌市城镇职工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衔接作用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运用效率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理论指导。其次,通过文献、文件等资料,分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共卫生服务对慢性病的管理情况。分析异同点、衔接的必要性。再次,对南昌市城镇职工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享受慢性病待遇、满意度、对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衔接问题的态度等情况。最后,借鉴国内外(国外如日本、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国内如镇江市、上海市)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提出衔接建议:政府引导,建立法规;拓宽病种及诊治范围;建立共用的信息平台;提高管理对象认知力;发挥非营利组织作用等实现资源共享,为提高慢性病患者管理水平探寻有效方法。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医院与社区资源共享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