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ⅡP抑制子宫内膜癌转移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1982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侵袭、转移是E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侵袭转移是提高E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gration and InvasionInhibitory Protein,MIIP)基因为新发现的候选肿瘤转移侵袭抑制基因,定位于1p36,该区域在包括EC在内的多种肿瘤中缺失。MIIP的定位提示其可能在EC的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但关于MIIP与EC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检测MIIP在人正常子宫内膜、EC组织中的表达,若发现MIIP的缺失与EC转移有关,则通过体外试验进一步探讨MIIP是否可抑制E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若MIIP抑制E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则进一步从形态学及功能学两方面探讨MIIP抑制EC细胞迁移及侵袭的机制。由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包括应力纤维及板状伪足)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基础,Rho GTPases可调节肌动蛋白骨架重组,因此本研究将探讨MIIP是否通过Rho GTPases信号传导通路(包括与应力纤维形成有关的Rho/Rock1信号传导通路及与板状伪足形成有关的Racl/PAK1信号传导通路)抑制E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一、MIIP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目的:探讨MIIP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Westernblot检测MIIP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C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EC组织中MII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高分化EC患者MII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者;FIGOⅠ+Ⅱ期MII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MII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结论:MIIP的失表达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MIIP的失表达与EC不良病理特征(低分化、晚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预后不良。   二、MIIP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以及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探讨MIIP基因对E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Western blot检测MIIP在EC细胞株AN3CA、ECC-1、Ishikawa、HEC1A及HEC1B中的表达。Si-RNA及Ad-MIIP分别下调及上调EC细胞MIIP表达。MTT检测MIIP下调/上调后MIIP对EC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pcDNA3.1-MIIP及pcDNA3.1-control转染后MIIP对EC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损伤实验检测MIIP下调/上调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转移、侵袭实验检测MIIP下调/上调前后对E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各细胞株中,HEC1A细胞MIIP表达水平相对较高,Si-RNA能使HEC1A细胞中MIIP表达水显著下降;MIIP在AN3CA及HEClB细胞株中几乎不可见,Ad-MIIP感染后,AN3CA及HEC1B细胞中MIIP表达水平明显上升。MTT结果显示72h内,MIIP可抑制EC细胞的增殖,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pcDNA3.1-control质粒组HEC1A及HEC1B细胞形成克隆数量多,体积较大,转染pcDNA3.1-MIIP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少,体积较小。HEC1A细胞MIIP下调后,与对照组相比,划痕损伤试验显示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在Transwell迁移培养体系中,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加;反之,AN3CA及HEClB细胞MIIP上调后,与对照组相比,划痕损伤试验显示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低,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穿膜细胞数明显减低。同时,用Transwell侵袭培养体系,也得到了与Transwell迁移培养体系相似的结果,即HEC1A细胞MIIP下调后,穿膜细胞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HEC1B细胞MIIP上调后,穿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结论:MIIP可抑制EC细胞的增殖。MIIP高表达的HEC1A细胞中的MIIP被下调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增加;MIIP低表达的HEC1B,AN3CA细胞在上调MIIP表达后,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因此,MIIP基因可抑制EC细胞的迁移、侵袭。   三、MIIP通过阻滞Rho/Rock1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   目的:探讨MIIP是否通过阻滞Rho/Rock1信号传导通路而影响应力纤维的形成,进而抑制EC细胞迁移、侵袭。   方法:F-act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IIP上调/下调前后细胞形态改变。GTPRho pulldown试验检测MIIP对Rho活性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MIIP是否可与Rho下游作用因子Rock1结合。HEC1B细胞共转染CA-RhoA-GFP+MIIP/pDsRed(实验组)或CA-RhoA-GFP+pDsRed(对照组),检测MIIP对RhoA定位及功能的影响。   结果: MIIP上调使细胞内中心应力纤维明显减少,且大部分应力纤维位于细胞边缘区域。反之,MIIP下调可使中心应力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MIIP上调可使沉淀下来的活性形式的RhoA明显减低:MIIP下调可使沉淀下来的活性形式的RhoA明显升高。免疫共沉淀显示MIIP可与Rho下游作用因子Rock1结合。HEC1B细胞共转染后:对照组细胞显示肿瘤细胞迁移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尾部收缩,RhoA聚集于细胞尾部;然而MIIP的存在抑制了RhoA的功能,使尾部无法收缩而明显延长,从而抑制了细胞的迁移。   结论:MIIP在形态上可抑制应力纤维的形成,使细胞尾部无法收缩,从而抑制了EC细胞的迁移。MIIP在功能上可能通过与RhoA竞争性结合其下游作用因子Rock1,阻滞了Rho信号传导通路而抑制应力纤维形成。   四、MIIP通过阻滞Rac1/PAK1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   目的:探讨MIIP是否通过阻滞Rac1/PAk1信号传导通路而影响与细胞迁移有关的板状伪足的形成,进而抑制EC细胞迁移、侵袭。   方法:F-act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IIP上调/下调前后细胞形态学改变。GTPRac pulldown方法检测MIIP对Rac活性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MIIP是否可与Racl下游作用因子PAK1结合。Rac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IIP对Rac1在细胞中定位的影响(Ad-vector为对照组,Ad-MIIP为实验组)。   结果:MIIP上调使板状伪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IIP下调使板状伪足较对照组明显增多。MIIP上调可使沉淀下来的活性形式的Rac1明显减低;MIIP下调可使沉淀下来的活性形式的Rac1明显升高。免疫共沉淀显示MIIP可与Rac1下游作用因子PAK1结合。HEC1B细胞MIIP上调后,Rac1聚集于细胞与细胞之间,而对照组Rac1位于移动细胞前缘促进细胞迁移。   结论:MIIP在形态上可抑制细胞前缘板状伪足的形成,减少细胞迁移的驱动力,从而抑制EC细胞的迁移。其机制可能是MIIP通过与Rac1竞争性结合其下游作用因子PAK1,阻滞了Rac1信号传导通路而抑制板状伪足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各种建筑工程的需要量不断提升,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土地估价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出现了估价不准的现象,容易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地产行业的发展,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将要在本文中对房地产开发中地产估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促进我国地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土
针对我国年初爆发的疫情,火神山等应急集中收治医院以及方舱医院相继建成,分析其工业化装配、协同共享及平战结合等设计与建设特点,继而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抗疫设计应进
近年来,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的过程中,出现城市韧性的不足,本文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并总结规划编制中的难点与重点,探索疫
【摘要】新时期,旧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必须符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要求,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均要结合城市实际需求进行规划预测与控制,要确保旧工业区更新与改造要充分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要从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的综合角度出发,全面考虑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的一系列问题。对此,本文就城市旧工业区更新与改造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旧工业区;更新;改造  伴随着城市化进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层中白介素1相关受体激酶1(IRAK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升及城市人口数量飞速上涨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急需达到更高的水准.为使城市规划管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地理信息系统开始逐渐被应用在城市规
【摘要】在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在快速发展中,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城市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不规范等等,因此,要及时发现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市规划的护理开展,保障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促进城市规划发展,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
建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台账化管理,扶贫现状和扶贫成效不直观;乡村治理体系分散、未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产业发展薄弱,产品流通不畅,乡村振兴亟待机制和技术创新等痛点.本
建筑间距控制不仅需要满足工程技术、日照环境、视觉卫生、防灾救护、噪声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还应该通过建筑间距的管理,达到控制建筑形态、优化城市景观,减少建筑间互相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