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政府所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稳定是政府所力求的执政目标,也是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然而,传统的压力维稳模式却导致维稳失灵,甚至成为社会稳定的破坏因素。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冲突以及日趋严峻的维稳压力,如何破解新形势下压力维稳模式所导致的公共治理失灵,化解矛盾冲突,维持社会稳定,成为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文中尝试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借助文献调查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对压力维稳模式的产生背景、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归纳出它的特征以及所导致的危害。随后,在充分把握公共治理理论基础上,通过理论抽象和演绎,分析了维稳的“应然”行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压力维稳模式导致公共治理失灵的原因以及突破压力维稳困境的对策选择。实际上,维稳需要以公平与正义、法治为基础,需要政府强化自身的改革,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社会主体的有效互动和自治能力的提升,积极主动的治理。而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压力维稳模式将稳定视为终极的政治目标,导致过度的动员化、片面化和极端化,使得政府在维稳过程中,容易偏离公平与正义,政府体制性防卫过当,矛盾冲突主体积极、有效的互动受阻,维稳过程运动化和非规则化,以及政府自身的僵化等,使维稳发生了变异,导致维稳陷入一种“维稳不稳”的恶性循环。显然,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在矛盾冲突的有效化解的基础之上,而压力维稳已经陷入一种治理失灵的困境,这种维稳模式也难以为续,亟待突破。公共治理理论所具备的的特性,很好的为突破这种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在公共治理理论的指导下,突破压力维稳所导致的困境,应当以“善治”导向,端正对社会矛盾的认识,树立新思维,通过转变观念、提高体制容纳力、完善维稳机制、增强社会自治能力、强化政府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平等而有效的矛盾协调机制,进而推动矛盾冲突的充分化解,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