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由于内镜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内镜检查已是发现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大肠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肠镜检查中最为常见疾病就是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早在100年前学者Dukes就提出绒毛状腺瘤息肉虽然在初期是良性病变,但却不断向恶性转化,Morson提出的“腺瘤-癌”顺序学说已经得到了公认。大肠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早期发现腺瘤性息肉并进行治疗是防治大肠癌的关键。由于大肠息肉临床表现隐匿、不典型且无特异性,早期很难发现。本病的常见检查手段包括大便潜血试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CT检查及结肠镜检查等,但最直观、最准确的还是结肠镜,可对结肠镜检查痛苦的恐惧,很多患者避之不及。因此如何发现这类病人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体检的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企业员工的肠镜及部分血清学资料,旨在了解该企业大肠息肉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大肠息肉提供依据。目的: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了解大肠息肉与性别、年龄、职业危害因素(硫化氢)、吸烟、饮酒、下消化道症状、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脂等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3月到2010年9月在我院参加体检的1962位职工身高、体重、腰围、吸烟、饮酒、下消化道症状等特征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hs-CRP、等指标、肠镜检查结果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总人群及性别、年龄分层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P<0.05提示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大肠息肉总体检出率为15.39%,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7.73%,女性检出率为12.23%,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7.89%)、中年组(14.26%)、老年组(20.39%)大肠息肉检出率逐渐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2)未接触和接触硫化氢气体(hydrogen sulfide, H2S)大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5.05%、19.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有下消化道症状的共351人,其中以便秘症状人数最多。以症状有无将受检者分为两组,其检出率分别为15.10%、15.46%,两组大肠息肉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经常吸烟与非经常吸烟者大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0.44%、13.87%,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饮酒和不经常饮酒的受检者大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9.63%、14.56%,两组大肠息肉检出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不吸烟不饮酒组、只饮酒组、只吸烟组及既吸烟又饮酒组,其检出率分别为:13.46%、18.42%、21.12%、20.00%,第一组与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余两组间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5)BMI正常组与肥胖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5.28%、15.65%,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837);腰围正常组、异常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3.36%、17.98%,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6)按代谢指标正常与否分组,总胆固醇正常与异常组检出率分别为13.29%、18.28%,低密度脂蛋白为13.19%、18.89%,空腹血糖为14.83%、23.35%,高密度脂蛋白为14.89%、21.83%,检出率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甘油三酯正常与异常组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4.87%、16.82%,hs-CRP为14.96%、20.12%,尿酸为15.34%、13.53%,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大肠息肉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均有相关性,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大肠息肉。(2)在中国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以H2S为主的环境因素对员工大肠息肉无明显的不利影响。(3)下消化道症状对大肠息肉诊断价值不大,只是诊断的线索和参考。肠镜检查适应症应适当放宽。(4)吸烟及饮酒对大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单纯吸烟和既吸烟又饮酒比只饮酒的危害大。(5)对评估大肠息肉危险因素,腰围可能比BMI更准确。(6)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与大肠息肉检出率有正相关性,而高密度脂蛋白相反,甘油三酯、hs-CRP、尿酸与其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