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手术、化疗和放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常规手段。对于许多肿瘤来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放化疗抵抗现象,这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不利。既往多年的研究表明,LRP16不只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一个基因,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离辐射或化疗药物的刺激下,LRP16通过增强NF-κB的转录活性,上调其下游抗凋亡靶基因的表达,致使肿瘤细胞对放化疗产生抵抗。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小鼠的移植瘤模型,从动物水平上研究LRP16对放化疗敏感性的调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包装LRP16shRNA慢病毒,将包装好的病毒感染Hela细胞,获得LRP16稳定抑制的细胞系。然后,选取年龄体重相近且同窝的雌性裸鼠,根据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对裸鼠进行分组后皮下接种Hela细胞。再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对肿块进行电离辐射和化疗处理且定时测量肿瘤体积,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最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选取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组织内增殖、凋亡相关marker及NF-kappaB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人LRP16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获得LRP16能够稳定抑制的Hela细胞系;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后,免疫组化显示LRP16抑制组的LRP16表达减少,证明LRP16shRNA的沉默效果显著;放化疗处理后:1、LRP16抑制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尤其是放疗处理后瘤体积有肉眼可见的缩小;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抑制LRP16表达可以减少增殖Marker Ki67的表达,TUNEL染色阳性细胞增多以及凋亡Marker caspase3的表达增强;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RP16抑制组肿瘤细胞内NF-κB下游关键的抗凋亡基因cIAP2的表达下降。结论:本研究表明LRP16可以通过调控NF-κB下游抗凋亡靶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来,进而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