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先唐文学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及其文学史意义为研究对象,以“女娲”之名及女娲神话的形成为研究视角,对先唐文学作品中的女娲形象进行梳理、分析,来揭示“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并阐述女娲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综述了五四运动以来关于女娲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阐明本文的立论基础、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正文部分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女娲”之名及女娲神话的形成。首先对女娲的名号进行详细解析,理清“娲”的文化内涵,并区别“娲”与“蛙”在音义和功能关系方面的相似之处。其次论述女娲神话的形成及其出现的原因:作为上古重要的神话之一,是伴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意识加深而逐渐形成并流转传承的。女娲神话的出现,既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认知的反映,又是早期社会特征及婚媾关系的折光,也是原始思维与神话理想的典型代表。第二章,先唐文学作品中的女娲形象。通过研读、分析先唐时期留存下来的各类文学样式中有关女娲的文学作品,梳理出女娲丰富多彩的形象特征:首先她是人首蛇躯的女神,其次是造人的始祖与配婚的对偶神,再次是谐音律的文化精灵,她更是炼石补天的女英雄。在中国古代神话史上,女娲是一个上天入地、心灵手巧、造福人类、无所不能的极不平凡的女性形象。第三章,“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首先以一般母题的内涵和特征为切入视角,分析“女娲”文学母题的几个表现维度,并详细论述“女娲”文学母题的内涵特征,明确“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具备一定的事实基础与理论依据,“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是女娲神话发展延伸的必然产物。然后从“女娲”文学母题的流变及文学移位和“女娲”文学母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述“女娲”文学母题形成的文学史意义。第四章,女娲文化精神及其当代价值。首先通过分析女娲身上的各种具体行为,来论述女娲形象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锻造与影响。其次通过联系当代社会现实和精神文化现状,分析女娲文化精神在当代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提出发扬女娲文化精神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最后对全文主要内容与结论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重申了女娲形象的丰富性、“女娲”文学母题的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以及在当下发扬女娲文化精神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