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纷繁芜杂、气象万千的文化大花园里,一朵名为“街拍”的蓓蕾正蓄势绽放。或许,在部分人尚未知晓“街拍”为何物的时候,这一新兴现象早已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如今论及“街拍”,每一位接触过网络的人都不会对其感到陌生,而广大年轻网民和“时尚达人”更是其忠实“粉丝”。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各种新兴文化层出不穷,且大都以火爆之势迅猛发展,“恶搞”、“山寨”文化风靡一时,各种网络流行语亦对传统文化构成了一定的冲击。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街拍”虽尚未进入主流文化研究者的视野,但其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已不容小觑。“街拍”文化如何诞生,又是如何得以兴盛,“街拍”以何种形式传播,其究竟传播了怎样的内容,它又运用了哪些叙事话语,渗透了怎样的意识形态痕迹,这些都极具学术研究的价值与理论探讨的意义。然而,对这一欣欣向荣的文化事物,既有的学术研究与学理思考却极其匮乏。鉴于这一现状,本文在综合运用多种学术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对“街拍”现象作一种跨学科的文化解读,全面阐释“街拍”的生存现状、勃兴的社会文化语境;并通过对“街拍”作品的文本解读,探析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进而借鉴文化研究的消费主义、女性主义等理论对其展开批评分析;最后,还从多维视角剖析“街拍”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并探索其未来应对之策,以期为“街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并为“街拍”的现实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具体言之,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介绍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概述学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现状,再对研究思路及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作一简要叙述。第二部分,通过对“街拍”从起源发展至今的演变历程的剖析来探讨“街拍”勃兴的社会文化动因。人们对时尚的奋力追逐,尤其是时尚杂志捕捉时尚信息的需要直接推动了“街拍”的起源;在大众文化的氤氲下,人们对娱乐的巨大需求促使了“街拍”的发展;而后现代语境下,青年消解崇高的强烈诉求更是带来了“街拍”亚文化的繁盛景观。第三部分,对“街拍”网站作品作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街拍”的主题是追求外在形象和评价服饰搭配。“街拍”的传播存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并存的特点,一方面,“街拍”潮流席卷全球,体现了一体化的传播趋势;另一方面,各地的“街拍”不仅风格迥异,而且开放度也不一致,呈现出地域化的区别。“街拍”的传播内容具有图主文辅的视觉文化特色,并存在模式化倾向。“街拍”传播在形式上还顺应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迅速占领了微博领域,但其传播内容仍然不离时尚、美装等个人化议题。第四部分,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对“街拍”现象做深层的文化审视,从符号学、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多重维度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街拍”传播将服饰建构为一种符码,并通过对符号的凸显和强调来建构身份迷思与时尚神话,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民众,而身体地位的彰显与女性被凝视、被建构的境况也映射出“街拍”传播与男权中心意识形态的合谋。第五部分,剖析“街拍”发展中存在的隐忧并做出一定的前景展望。当下,“街拍”存在模式雷同、形式呆板,不被广泛认同以及法律不明等现实问题。在此前提下,就其未来发展方向,文章进一步提出改进创作思路、活化作品形式、树立道德规范、争取社会认同、完善法律条款以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开创新的传播领地等可行性建议。最后是结语部分,文章再次强调“街拍”存在的社会意义,重申其浓厚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现实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同时也肯定了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必要性,期待通过各方力量共同发力,努力建构一种摒弃偷拍形式、消除当下意识形态痕迹的新型“街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