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幻龙属代表了一类目前仅发现于中-晚三叠世特提斯生物区的中等适应水生生活的海生爬行动物,其生物学分类位置位于双孔亚纲鳍龙超目幻龙目幻龙科,属于鳍龙类的基干类群,与鸥龙属关系最亲近,构成姐妹群。传统上,幻龙类化石主要发现于西特提斯生物区(欧洲、中东等)中三叠世及晚三叠世早期石灰岩地层中,多为分散保存的头骨骨骼或零散的头后骨骼,正是基于这些头骨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奠定幻龙属内大多数物种乃至幻龙属(科或目)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学、高级分类单元内部各阶元支序发生关系和历史生物古地理等方面的科学基础。但也正是由于欧洲化石材料限制(多数仅保存头骨),以上科学问题遗留了诸多争议,因此新幻龙类材料,特别是头骨和头后骨骼关节良好的幻龙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幻龙类分类学、系统学及历史古地理等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有望使相关科学问题获得进展。论文选择贵州省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保存完好的幻龙类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有望更全面地认识幻龙类。 本文详细描述了产自贵州省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的一件近乎完整的羊圈幻龙标本GMPKU-P-3014,并补充完善了该种头后骨骼学信息。重新描述了羊圈幻龙的正型模式标本GMPKU-P-1080和小吻幻龙IVPPⅤ14294。标本GMPKU-P-3014与羊圈幻龙模式标本GMPKU-P-1080和小吻幻龙模式标本IVPPⅤ14294在体型、齿式和头骨骨骼模式等高度一致,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体型为中等大小;吻部为铲状,较短,钝圆;前颌骨齿式均为(4+1),即四个前颌骨獠齿后面跟着一个小的上颌骨齿;额骨和顶骨的骨缝两侧各有一个较平缓的后突,中间部分则强烈交错;后额骨和上颞孔前内缘被眶后骨和顶骨所阻隔。这些特征组合起来能明显区别于幻龙属其它种,又因为这三块标本出自同一产地同一层位,所以这三块标本为同一种。根据古生物命名法的优先律法则,得出小吻幻龙为羊圈幻龙的后出异名。厘定后的羊圈幻龙的鉴定特征为:四个前颌骨獠齿后面跟着一个小的前颌骨齿;5-6个小的上颌骨齿后面跟着一对上颌骨齿;腕骨四块;间锁骨没有后突;荐椎四块;存在多指(趾)式。新标本的头后骨骼首次呈现出一些原认为仅出现在幻龙属姊妹群—鸥龙属的一些特征,如间锁骨没有后突,腕骨四块,荐椎四块及存在多指(趾)式。这些特征的发现为深入认识和区分幻龙属和鸥龙属之间性状的异同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文在对现有幻龙属标本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幻龙在尺骨形态、间锁骨形态,荐椎数目,腕骨数目和指(趾)式方面均有新认识,包括:间锁骨没有后突;荐椎为四块;腕骨为四块或四块以上;存在多指(趾)式,这也为下一步的幻龙属的分支谱系分析提供了新的性状。 本文中谱系分析共提取30个性状,其中增加新性状5个,均为幻龙的头后性状,共得到48棵最简约树。在Adams严格合意树中得出东特提斯的N.yangjuanensi与N.youngi互为姐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