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愈发重要,它为人们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更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人们不断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促使着城市加快建设的脚步,舒适性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各个城市也逐步意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禀赋存在一定差异,城市舒适性的建设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会因此而不同。基于区域自然禀赋差异进行城市舒适性评价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从各城市自然稟赋的视角出发,在对不同自然禀赋的城市分类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禀赋的城市提出差异性的舒适性建设建议,为各类城市提供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舒适性发展路径。与此同时,这种分析也能让我们更加客观的了解中国当前城市舒适性的建设状况和特点,为有关部门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可鉴参考的建设路径,并激励部分城市通过舒适性水平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运用了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选择我国35个代表性城市作为样本,在深入探讨城市舒适性与自然禀赋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进行基于区域自然禀赋的城市分类过程中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自然禀赋差异将35个城市分为三类。进而,建立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中的四个层次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熵权法对提取出的主成分赋权,最后运用综合加权平均法求出各类城市分别的综合得分和排名。随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三类城市分别提出相应的舒适性建设意见,为具有不同自然禀赋的城市提供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类城市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有关污染物排放的法律法规,坚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加就业机会;第二类城市需要改善城市医疗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丰富休闲设施、促进休闲常态化,提升城市开放性与包容性;第三类城市要鼓励引进绿色产业和开发绿色产品,加强交通和通讯设施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为城市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基于以上四章的研究分析,本文在最后一章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简单来讲分别是:第一,城市的均衡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舒适性水平;第二,无论城市的自然禀赋如何,发展环境总是对城市舒适性有较大影响;第三,不同自然禀赋的城市舒适性发展路径不同。国内外关于城市舒适性评价问题的研究并不少见,本文的研究虽基于此,但在概念解读和评价方式方面分别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其一,在对城市舒适性的概念解读上,本文并未延续前人的观点,而是从人对舒适的感觉角度出发,重新界定城市舒适性的概念与内涵;其二,以往在对城市舒适性的评价研究中,评价结果往往是基于城市的整体舒适性水平,将城市内部可能影响到舒适性的各种主客观指标混杂在指标体系之中。本文则筛选出客观的自然禀赋状况作为城市分类的基准,对城市舒适性评价方式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分别进行舒适性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