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具有高功率密度的微电子元件散热是科技发展的前沿主题,高热通量微处理器的冷却已成为高性能集成电路未来发展中的关键限制。微通道可用于提供有效的散热,微通道散热器在冷却包括超级计算机在内的高性能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基于Finite volume method(FVM)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小雷诺数下微通道内部结构对压力损失及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对结构进行优化,综合压降及换热效率进行分析评估。研究结果可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高功率密度的微电子元件散热是科技发展的前沿主题,高热通量微处理器的冷却已成为高性能集成电路未来发展中的关键限制。微通道可用于提供有效的散热,微通道散热器在冷却包括超级计算机在内的高性能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基于Finite volume method(FVM)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小雷诺数下微通道内部结构对压力损失及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对结构进行优化,综合压降及换热效率进行分析评估。研究结果可以为高热量微电子元件散热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参考已有的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微通道内部结构,并与相同条件下的普通矩形微通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微通道内部结构会增大压力损失,但热性能会得到增强。在相同的入口雷诺数下,普通矩形微通道(Case A)由于内壁面光滑,压力损失最小,具有菱形结构(Case D)的微通道热沉流体周期性收缩扩张对压降有一定影响,但流体流速上升;具有三角形结构(Case B)和梯形结构(Case C)的微通道热沉压力损失较大,换热性能提升也较大,Case C在Re=648时与Case A相比压降增大了约13%-22%,底部表面温度降低4-9℃和5-10℃,热阻降低约8.8%-14.4%,而Nu数增大约8.4%-12.6%;当泵送功率较低时,整体热阻较高,达到相同热阻所需泵送功率接近,然而当泵送功率较高时,整体热阻较低,达到相同热阻所需泵送功率相差极大。通过强化传热因子(PEC)分析了最佳结构,在低雷诺数区域(Re<648),Case B的PEC最大,换热性能最强,在较高雷诺数区域(Re>648),Case C的PEC最大,整体热性能增幅最大,Case D在整个研究范围内(216<Re<1080)对换热性能增幅均最小。在选用微通道内部结构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入口雷诺数进行分析后作出选择。其次上述的三种微通道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不同径向距离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Sx=0 mm时,微通道压降最低,内部结构对微通道压力分布影响微弱,底部温度分布于矩形微通道相似;增大径向距离,内部结构侵入微通道主流道并切割流体,压力损失增大,三种结构在Sx=0.3 mm时的压降相比于Sx=0 mm时均增大34%以上;微通道热沉底部温度随径向距离增大而降低,梯形结构微通道温度降低幅度最大,中部平均温度可降低同条件下热沉温升的12.85%-30.33%,菱形结构微通道其次,底部平均温度变化速率较均匀,但初始提升不明显,中部区域平均温度降低约为4.89%-29.71%,三角形结构微通道表现最差,温度降低约11.46%-27.78%。综合压力损失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用传热强化因子(PEC)评估换热性能的增强程度,在一定径向距离范围内,径向距离增大对整体换热性能有较大的增强;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梯形结构微通道具有最大的PEC。三角形结构微通道在Sx=0.2 mm时获得最大的换热增强,当Sx>0.2 mm时,增大径向距离可以增大换热量,但不能增强整体换热性能;梯形结构微通道在Sx=0.25 mm时得到最大的强化传热因子;菱形结构微通道更为特殊,在Sx≤0.15 mm时,径向距离的增大不能带来整体换热性能的增强甚至有所削弱,当Sx>0.15 mm时,换热性能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且随着径向距离增大,增幅越明显,在Sx=0.3 mm时达到最大值。对比三种结构最大增幅时的PEC曲线,在低雷诺数区域(216<Re<486),梯形结构微通道PEC最大,在较高雷诺数区域(486<Re<1080)菱形结构微通道拥有最大的换热性能增幅。总而言之,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通道内部结构对水力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微通道内部结构,分别对三种结构进行优化,并采用强化传热因子(PEC)对三种结构进行比较,得出了不同情况下更合适的设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快速推进,深基坑工程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并且基坑的变形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保证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一个合理高效的基坑工程支护方案的选择是重中之重。目前在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系统中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和传统钢结构内支撑两种,但由于混凝土内支撑系统不可回收,成本高和钢支撑系统刚度较小和易变性的缺陷,本文对一种近年来兴起的装配式预应力鱼腹梁钢支撑支护系统做出研究。这种支护系统相比
不锈钢-高强混凝土-普通钢双壁空心柱以其承载力高、耐腐蚀性强、后期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在众多结构中脱颖而出,受到广大学者青睐。该类组合结构十分符合我国建筑行业轻量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海洋工程、桥梁工程等抗腐蚀性要求高的领域中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利用。本文利用实验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锈钢-高强混凝土-普通钢双壁空心柱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机理,为后期研究该类结构的抗震性
隧道影响区是一种用来预估基坑开挖导致隧道所受变形影响范围的简化方法,最早出现于《城市轨道工程技术监测技术规范》。而后郑刚教授对此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影响划分方法。该方法运用等值线划分隧道影响区,可用于基坑设计时估算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但该方法仅考虑天津地区土层且将土层简化为单层土,有着一定局限性和地域性。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南昌地区多层土分布的隧道影响区方法,过
皂脚是食用油脂生产工艺中碱炼脱酸工序中的副产物,其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钠、中性油、磷脂、水分及其它类脂物,是制备高品质生物油的最佳原料之一。微波辅助催化热解植物油皂脚制备生物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该工艺存在催化剂易钝化失活以及催化床层压降高等问题。为选择出更佳的催化剂提高生物油的品质,本文合成一类微波响应催化剂,使其兼具微波吸收特性与分子筛催化功能,并为此催化剂的应用改进微波热解体系,完成微波热解与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结构形式。因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原因或火灾、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结构达不到可靠性要求。为了消除结构安全隐患,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已成为常遇的工程技术课题。局部加强置换法是在置换加固法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探索。相比于传统置换法,局部加强置换法只需采用高强材料对构件的部分区域进行拆除置换,保留部分可兼做施工支撑系统,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
随着人们对清洁、高效动力源的要求逐步升高,柴油机的热效率、排放性能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燃油雾化是影响燃油燃烧与发动机排放的关键因素,以往的研究者在考虑燃油孔内流动对雾化的影响时主要考虑空化现象,而忽略了燃油初次破碎时残余气泡对喷雾的影响。目前已经发现燃油多次喷射有利于提升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使柴油机非稳定喷油阶段变得更加重要。为了探究喷油间隔对倒吸气泡与燃油初次破碎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
目前太阳光伏电池主要是以硅基为主,历经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的工艺技术也已十分成熟,硅片成本较十年前降低数十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已愈来愈具备竞争优势。目前硅片又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多晶硅片具备更低成本的优势,单晶硅片则有着更高的电池效率。这两年随着Perc电池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等技术的全面推广,单晶硅的优势又逐渐凸显。多晶硅铸锭又再一次面临着成本压力,只有实现更低的铸造成本
全球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制冷剂的排放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剂R22,仍未找到可长期替代它的制冷剂,且《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中国必须在2030年前完成HCFCs的淘汰,因此,寻找节能环保,性能优良的制冷剂用于替代R22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文献检索和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将工质R1234ze(E)和R152a以质量比40:60(命名为NCUR01)混合后是一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随机向量泛函链接(RVFL)网络具有快速收敛的特征,故本文建立了多种基于RVFL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针对RVFL网络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基于RVFL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首先,RVFL网络的初始化对预测模型非常重要,不恰当的初始化方式会使模型的收敛速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 Wh kg-1)、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锂硫电池依然存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电化学可逆性差以及容量衰减快等问题。本论文从锂硫电池隔膜材料修饰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在隔膜表面涂覆构建功能性涂覆层,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并抑制“穿梭效应”,提升锂硫电池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还原氧化石墨烯涂覆改性隔膜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