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是一个海洋捕捞大省,多年来,近海捕捞产量始终居我国各沿海省市之首,依据浙江省2018年渔业经济统计资料,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595.71万吨。其中,近海捕捞产量为287.39万吨。海洋捕捞作业是浙江省海洋渔业的支柱产业,主要有拖网、围网、刺网、张网、钓等捕捞作业方式。但是,随着浙江省近海捕捞作业的不断发展和近海渔业资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捕捞方式和作业结构已日趋不合理。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非常注重近海海洋渔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为我国近海海洋渔业作业方式转变及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政策机遇。因此,如何依据近海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现状,重新审视捕捞业发展和渔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近海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大家一致关注的问题。其中,如何调整近海捕捞作业结构是海洋渔业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进入21世纪以来的历年渔业经济统计数据、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浙江省近海捕捞总产量、不同作业方式的捕捞强度等,梳理了近15年来浙江省近海捕捞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近海捕捞作业结构调整对策,以顺应新的形势变化,保持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分析得知:(1)浙江渔场是我国渔业资源最丰富、生产力水平最高的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四大著名的渔场之一,沈家门渔港等世界三大渔港之一,一直以来浙江省的近海捕捞业是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省近海捕捞产量呈上下波动趋势,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8年,近海捕捞产量波动下降;第二阶段是2009-2016年,近海捕捞产量平稳中有小幅上升;第三阶段是2016年-2018年,近海捕捞产量又呈下降趋势。(2)从不同作业的产量变化来看,拖网作业是当前浙江省近海捕捞产量最高的一种作业方式,包括单拖网、桁杆拖虾网,近15年的产量分布在163.24-200.99万吨之间,占全省近海捕捞总产量的50%以上。围网作业分为机轮围网和群众深水灯光围网,其捕捞产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并有作小幅波动趋势,尤其是在2011年之前产量持续上升,之后比较平稳,但是,其CPUE处于持续下降态势,从2004年的173.22吨/千瓦下降到2018年的16.04吨/千瓦。刺网作业产量基本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从2004年的18.05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32.17万吨,年均增长5%;但是CPUE的变化恰好相反,从2004年的8.89吨/千瓦下降到2018年的5.29吨/千瓦;张网作业浙江属于仅次于拖网作业的第二大捕捞作业,近15年的产量总体比较稳定,而CPUE则从2009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钓的总产量和CPUE都是2007年向下波动,总产量在低位上小幅增加,而CPUE则呈逐年下降。(3)拖网、张网和刺网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作业,而围网、钓规模较小。从渔船数来看,近15年除了刺网作业的渔船数保持较为稳定外,拖网、张网及其他作业均呈下降趋势。从功率数来看,呈现两大特点,第一是钓、围网、刺网等功率数逐年上升,以钓上升趋势最大,拖网、张网呈小幅下降趋势,说明如今浙江省的渔船大型化趋势明显,第二是拖网的功率数占绝对优势,是浙江省第一大捕捞作业方式。(4)浙江省渔业劳动力数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42.16万人,波动下降到2018年的37.13万人。其中,以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波动最小,从2004年的16.75万人波动下降到2018年的13.03万人,表明浙江省尚有一支比较稳定的近海捕捞作业人员队伍。(5)浙江渔场渔业资源丰富,但是经过多年的超强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干扰,呈现出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相继衰退,渔业生境遭到破坏,近海捕捞强度高居不下且难以控制,捕捞作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局面。今后,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进行近海捕捞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压缩对渔业资源损害大的拖网、张网作业,严格控制船只数和功率数,积极发展钓、刺网等作业方式;对于拖网网具要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执行;要大力鼓励发展选择性捕捞作业,提高渔获物的成活率;要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和相关渔业管理法律法规,以保护和恢复近海渔业资源;要积极开展老旧渔船安全与卫生设施改造,促使近海捕捞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开展渔民转产转业技能培训,提高渔民谋生就业能力,不断减少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