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2015年辽宁省GDP增速3.0%,居全国倒数第一位,远小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同时,辽宁又是工业大省,目前一些传统工业部门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这些问题都倒逼着辽宁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只有优化产业结构,从供给侧提供社会的有效需求,才能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会打破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形成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劳动力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目前辽宁省的劳动力就业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随着辽宁省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寻找工作;工业部门由于产能过剩,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现象;辽宁省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尚未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所有这些状况,都加大了辽宁省的就业压力,使得就业问题显得格外严峻。因此,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与产业结构升级统筹考虑。目前,辽宁省经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产业结构正在大力调整升级,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机理,进而寻找到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克服影响就业扩大的瓶颈,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这对于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加速就业结构转换,从而促进就业、解决辽宁省就业压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就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并简要评析。其次,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规模效应和就业结构效应两方面,就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就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规模效应而言,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会对就业规模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资本、技术对劳动力替代现象的发生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这会对就业规模产生排挤效应,最终,就业规模是否会扩大取决于两者效应叠加后的净效应。就业结构效应主要分析了分布在三次产业里的劳动力随产业结构升级而变动的规律,劳动力分布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次序会从“一、二、三”逐渐转换到“三、二、一”。第三,首先就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规模的影响进行了计量检验,其次利用就业弹性指标分别考察了三次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与研究假设一致,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但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作用效果大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的作用效果,最终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就业的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大,这与第三产业的产业特点有关,传统第三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是新兴服务业,虽然是技术密集型的,但依然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第四,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并利用结构偏离度研究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情况,最后与我国发达六省市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找出了三次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对策建议部分提供现实依据。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部分,从优化三次产业和促进就业两个角度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