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药物及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后前房结构的变化。将临床收治的62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术组(Trabeculectomy,Trab)、青白联合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Phacotrabeculectomy+IOL,PhacoTrab)。比较用药前后,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房角开放程度的变化。随访时间平均1个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后眼压变化:用药前后眼压有显著改变,用药前平均(39.70±7.41)mmHg,用药后平均(18.08±3.04)mmHg。Trab组手术前(40.12±7.70)mmHg,手术后眼压平均(10.92±1.74)mmHg,PhacoTrab组手术前(40.00±7.04)mmHg,手术后平均(10.95±1.84)mmHg。用药后及术后眼压明显降低(t检验,P值<0.001),手术较药物眼压降低幅度大。Trab组和PhacoTrab组两组间术后眼压无显著差异(t检验,P值>0.05)。用药前后前房深度无统计学差异,房角无变化。Trab组及PhacoTrab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有统计学差异,多数房角粘连者得到了改善,房角明显加宽。术前分别为(1.74±0.16)mm、(1.72±0.17)mm,术后分别为(2.07±0.14)mm、(2.06±0.14)mm。两组前房深度明显加深(t检验,P值均<0.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检验,P值>0.05)。用药前后,Trab组及PhacoTrab组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无统计学差异(t检验,P值>0.05)。药物治疗虽然可以达到降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目的,但不能改变前房解剖结构,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和青白联合手术都可以改善前房深度,开放房角,明显降低眼压。小梁切除术中对周边虹膜根部的切除操作,不仅可以解除对瞳孔的阻滞,而且还可以平衡前、后房的压力,房角变宽,虹膜变平。青白联合手术后,随着房角的增宽和前房的加深,晶状体与虹膜间的间隙相应也增大,解除瞳孔阻滞,显著提高了青光眼治疗的临床疗效。青白联合手术避免了抗青光眼手术后再施行白内障手术的难度。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仅需一次手术即可恢复有用视力,很好地控制眼压,缩短复明时间,避免由于多次手术对眼部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并且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术能够改变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内结构,尤其是前房深度,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青白联合手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