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商业银行诞生之初,风险就与之相伴。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其经营成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社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方式向主动负债方式转化,同时也导致了一场银行业界的革命。负债规模的扩大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利率的波动开始变得更为剧烈,利率和汇率的双重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波动更为显著。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商业银行金融品种的增多,在捕捉更多业务机会的同时,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金融灾难事件警告世人,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众多的经营风险中,操作风险又最具有普遍性。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率先将操作风险的衡量和管理纳入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并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备相应的资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本文参阅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案件专项治理的相关文献和数据,采取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实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监测,最终得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程序、步骤、方法和措施,并且提出对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法人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资金交易业务和代理业务这五种主要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手段。
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金融灾难事件警告世人,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众多的经营风险中,操作风险又最具有普遍性。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率先将操作风险的衡量和管理纳入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并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备相应的资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本文参阅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案件专项治理的相关文献和数据,采取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实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监测,最终得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程序、步骤、方法和措施,并且提出对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法人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资金交易业务和代理业务这五种主要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