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1936—)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文化批评家,其代表著作有《论控制的美学》《商品美学批判》《十三个尝试: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再阐释》等,这些作品均涉及到有关商品美学的内容,他在吸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理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商品美学的独创性观点,为当下消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探讨角度。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系统地阐述豪格的商品美学思想,并通过其商品美学思想来分析当下很多相关的现实问题,具体解决什么是商品美学、为什么会出现商品美学、商品如何实现艺术化、商品美学如何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以及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相比,豪格商品美学思想的独到见解具体体现在哪里等问题。论文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豪格商品美学思想的时代意义以及国内外商品美学的研究现状。在当代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商品美学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赋予商品消费以中心意义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诸如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诚信缺失等一系列不良风气。因此,只有研究好商品美学,商品才能被更加理性地看待,消费社会的秘密才能被更加透彻地审视,人们才能摆脱“迷途的羔羊”的命运。第二部分,豪格商品美学思想的多重基础,即商品美学形成的具体历史语境、特定的研究模式、理论渊源以及豪格对商品美学的界定。首先,豪格商品美学思想的形成与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德国历史语境密切相关;其次,豪格受历史语境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形成了“新马克思主义阅读”的研究模式;再次,豪格作为一名“新马克思主义者”,其商品美学思想绝不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他不仅从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吸取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的文化批判理论,而且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豪格通过将商品美学与商品美、商品符号学和商品化学作比较,作出了对商品美学的概念界定。第三部分,豪格前期商品美学思想的研究重点。豪格的前期商品美学思想带有强烈的福特主义特点,在这一部分里,豪格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商品美学的起源;商品美学对感性的技术统治;商品美学对人的意识形态的控制等。豪格认为,商品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货币的出现激化了交易双方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该矛盾冲突,商品美学应运而生,成为消费社会的“伪解决方案”。究商品美学之本质,即借助技术手段解决商品变现问题,使人们陷入柏拉图“洞穴之喻”,让人们沉浸在商品美学营造的有道德感的“粉红色皮肤”的模式化的感官世界里无法自拔,进而又在商品美学“非神圣形象”的怀柔政策下,成为“单向度的人”。第四部分,豪格后期商品美学思想的新发展。豪格后期商品美学思想明显受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环境影响,开始呈现出后福特主义特色。其后期思想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生产方式、传播媒介、作用机制和批判方向上。豪格指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手段的发展,商品美学借助大数据、广告、电子媒介等不断更新商品市场营销手段,其营造出的虚构仿真世界已经远远胜于现实。他认为,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信任缺失、娱乐当道、过度商业化却又令人神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但日常生活审美化,而且审美也逐渐日常生活化。人们不仅成为商品美学的忠实奴仆,更成为坦塔罗斯,不断自我欺骗却又乐此不彼。第五部分,豪格商品美学思想的评价。这一部分分别从豪格商品美学思想的特征、贡献、不足三方面入手。豪格商品美学思想呈现出阶段性和辩证性的特征,其前后两个阶段的思想并非互相孤立,而是一种辩证发展的关系。豪格在进行商品美学批判时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概念和专业名词,并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异化研究的新领域,深化了商品美学的新认知,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商品美学研究方式乃至学科的发展。另外,豪格的商品美学思想也明显存在四大不足:第一,未形成完整有机体系,多是采用从表面现象类推的方法得出关于这个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假设;第二,过于强调商品交换价值的作用而忽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第三,未能给出任何有意义解决途径,思想过于悲观;第四,片面将消费者看作乌合之众,忽视他们自身的能动性和反抗性。第六部分,结束语。该部分主旨在于应辩证地看待豪格的商品美学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下,消费社会美学化已然成为发展大势,研究商品美学思想即为大势所趋。面对审美主体异化,世界走向荒诞化,豪格的商品美学思想无疑给人当头一棒,让人们在这个超现实的世界里回归一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