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弘扬着“理性为自然立法”的启蒙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的悖反,人拥抱了财富,却丧失了幸福,社会是否真正获得“进步”,人的“德性”是否也在“进步”的问题又重回视野。1762年,卢梭发表了《爱弥儿》这部他一生中认为“最为重要的著作”,在《爱弥儿》这部以教育内容为体裁的著作里,卢梭从他“人是天生良善”核心观点出发,以主人公爱弥儿从襁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弘扬着“理性为自然立法”的启蒙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的悖反,人拥抱了财富,却丧失了幸福,社会是否真正获得“进步”,人的“德性”是否也在“进步”的问题又重回视野。1762年,卢梭发表了《爱弥儿》这部他一生中认为“最为重要的著作”,在《爱弥儿》这部以教育内容为体裁的著作里,卢梭从他“人是天生良善”核心观点出发,以主人公爱弥儿从襁褓婴孩成为合格的公民整个生命过程为“试验田”,提出了如何最大程度保存人的自然良善之德性,进而成为合格公民的塑造之路。卢梭在《爱弥儿》中放弃了传统政治哲学通过教化“类”以追寻城邦德性和政制合法性的道路,转而探求通过教化“个体”使其自明本性,不断追求自由和自我完善,进而在拥有自由、天赋德性个体的自觉汇聚中组成有德性的“类”,从而完成对于人类社会堕落的救赎。在《爱弥儿》中,卢梭深入阐释了他所追求的“城市中的野蛮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卢梭强调爱弥儿的善性源自天赋,要想保住就必须顺应自然,爱弥儿是“城市中的野蛮人”,他从内心不依赖于他人,他虽与他人合作,利用社会关系生存,但绝非依赖社会关系生存,他的自由是一种自然天赋,他的内在价值体系不是一个虚假的幻想,他不是他者的敌人,他有他自己的一切,他对于上帝的尊重发自对自然秩序的感悟,他虽然是“文明人”,但他有着“野蛮人”的内核,是生活在城市里的“鲁滨逊”。在《爱弥儿》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卢梭关于个体公民德性问题的理论逻辑:首先,个体公民天赋的自然善是治愈社会一切“恶”的良方,公民德性不是城邦赋予的,而是公民所自洽的,也正是公民有先天之善,才能救赎后天之恶;第二,个体的公民是以共同体的“救赎者”身份出现的,个体在与共同体的辩证博弈中,再次获得了最初创造共同体时的“英雄”角色,承担了拯救共同体的角色;第三,自然、正义与理性共同构成了个体公民德性的三个维度,自然之善使其可以在自然中感受自然宗教所体现出的自然性的正义,而正是因为自有的理性得以认识这种自然德性与正义,从而促使个体公民积极进入社会实践。对于第一论、第二论以及《社会契约论》之间造成的“断裂”而言,《爱弥儿》使卢梭思想更具有整体性。在无数爱弥儿组成的社会里,没有人不拥有天赋的自然良善,没有人拥有役使他人的愿望,没有人会将自己依附于任何社会关系而丧失纯粹的自由,没有人会虚情假意,没有人会将自身的幸福依附于他人,上帝的正义在自然秩序的正义中被真实感受,爱弥儿既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立法者,在由爱弥儿组成的社会里,公意和社会契约的正义与实现才有可能。
其他文献
云冈石窟第39窟是云冈现存8座中心塔柱洞窟中开凿较晚的一座洞窟。其洞窟形制、窟门装饰、窟顶平棊、造像内容、造型样式以及表现手法等与其他中心塔柱窟均有不同。第39窟中心塔柱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一座中国传统阁楼式塔,是人们认知北魏木结构佛塔样式的重要参考资料。与其他中心塔柱壁面龛像设置的比较,可见第39窟是一座以佛教涅槃思想为主题的洞窟,在云冈石窟中独具一格。
随着中国思想与文化走向世界,诸多中西方经济学家和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经济文本的英译对中国经济思想的传播有着促进作用。因此,笔者选取谈敏的著作《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第八章“土地单一税及其他经济理论的对比分析”)作为实践材料,并将其作为本报告的分析材料,目的在于译出高质量译文的同时,对今后相关经济学领域的英译实践提供些许参考,并通过英译本使海内外经济学者知晓中国古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内镜下的止血效果,并分析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基数资料;患者均予以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联合钛夹止血,根据患者止血术后1周大便潜血试验结局,将其分为止血成功组和止血失败组。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
董事离职补偿系指在被公司无正当理由提前解任的情况下,董事可向公司主张的金钱补偿,包括约定的董事离职补偿和法定的董事离职补偿。由于具有减轻董事履职负担、激励董事大胆决策、避免董事独立性受损等制度效益,董事离职补偿制度已被域外诸多立法例广泛采纳。与域外法较完备的董事补偿制度体系相比,我国仅在《公司法解释(五)》第三条中对此有极为概括的规定,实践中适用情况亦较为混乱,未有效发挥出董事离职补偿的制度功用。
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然而,关于它的研究直到近40年前才出现。在全球化背景下,自译现象越来越普遍,对自译现象的研究可以为双语学习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启示。本文试图在吉迪恩·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下,以《啼笑皆非》为例,来研究林语堂的自译。图里是描写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翻译规范理论是他的核心理论,其中包括三个重要的规范: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
本文以毕飞宇的《玉米》以及葛浩文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关联、语境含义的呈现和语境假设的充实、以及最终所达到的最佳关联为切入视角,通过对比分析该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者通过案例分析法分别在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这五类文化负载词中选取典型例子,考察分析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过程中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我国的房价近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房价这个民生问题不仅关乎人民的生活,更关乎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商品住宅房价的高速上涨趋势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心和重视。与此同时,我国的家庭户规模呈现缩小的趋势,家庭代际结构趋于扁平化,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也越来越严重。以往对人口和房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宏观指标与房价之间的影响关系,从家庭角度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家庭视角
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摘自由罗伊·艾伦教授编著的《人类生态经济学——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新框架》(Human Ecology Economics-A New Framework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一书中的第七章。该章节旨在阐述经济学家在制定全球气候政策中发挥的作用,语言严谨,结构紧凑,符合信息型文本的特点。因此,笔者选取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原则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作为企业生产要素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然人通过网络活动在企业平台上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企业通过技术、资金、人力等投入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并加工成带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大数据产品,可用于商业决策。对于企业数据在法律上是否具备财产属性不无争议,但由于数据天然带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特点,网络数据纠纷案件近年来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企业方对于
仪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仪”的代表,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概念才逐渐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视野,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型载体。尽管自十八大以来,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研究作为关注重点,但在仪式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主体参与失位、陷入形式主义以及结构过程不完善等弊病。因此本文尝试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优化创新提出新的思路。高校应立足传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