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ESDA和CSDA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in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城市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区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视角下探讨城市创新能力的特征和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在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还回顾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基于此构建出理论分析框架,确定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然后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的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进行了全局和局部的自相关性检验。继而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CSDA),引入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与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比较检验,对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最后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针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给出相关的优化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在全局和局部都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空间计量模型相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估计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的邻近空间溢出效应,即相较于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滞后模型(SLM)更为合适。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则表明制度因素、对外开放度、经济基础、研发投入和信息化程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制度因素、经济基础、研发投入和信息化程度表现为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度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中的估计结果一致,表现出负向作用。研发投入与经济基础贡献作用最大,制度因素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预期在将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结合统计分析结果以及我国城市创新的实际情况,从六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即发挥政府能动性、提升经济实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对外开放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研究生参与研究生助教等工作正是研究生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沟通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