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图者的观念与历史感——影响图像阐释的两个首要因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的制作需要观者的参与才能最终完成。观者的阐释是对图像意义进行重新创造的过程。一方面,制图者的创作经验和观者的阐释视野得到超越和提升;另一方面,图像的意义得到进一步地补充与延伸。读图者的观念包含“前理解”和指向这种前理解得以生成的接受情境。“前理解”由读图者特殊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所构成,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观念得以生成的主观条件;“接受情境”由读图者身处的时代、文化、社会、宗教、教育等情境构成,它不受读图者主观愿望的支配,是观念得以生成的客观条件。  导致图像阐释的误读并非趣味的问题,而是认识问题。即观念的差异并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趣味有别,而应被看做读图者是否具有破译制图者预先设置文化密码的能力。不仅异质文化,即使是身处同一文化维度中的读图者,其观念也并非始终一致。而且,一个时期的艺术创造与艺术风格不能仅简单地用“天才”、“表现”、“移情”或“艺术意志”之类的词汇加以概括,应充分考虑到艺术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即读图者的趣味与观念。荷兰与法国绘画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观念的影响力。  在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普通大众与艺术家之间经常会由于艺术理念的分歧引起争论。笔者认为,分歧实际上可归结为双方所秉承的不同的历史感:普通大众继承的是图画的“再现”(即“所见”)、道德和宗教传统;而艺术家继承的是“所知”与“所见”两种图式以及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传统。艺术家的历史感是以艺术传统为起点的。艺术创造源于学习和验证传统图式的有效性这一事实是证明这种历史感存在的最好依据;但对于大众来说,他(她)们通常倾向于选择那种首先能够从内心打动他们并为其带来视觉愉悦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能够与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发生直接的联系。由此可知,艺术家与普通大众的历史感是不一样的。这也给读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将视角对准作为图像接受者与阐释者的观众,并且分析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情境下观众的视觉习惯,以及这种视觉习惯背后所隐含的特殊观念与接受情境。此外,笔者还将艺术家与大众、古人与今人的历史感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并以此提出三个问题:首先,历史感究竟是一种客观事实还是主观选择;其次,我们应如何看待与历史事实相悖的历史感;最后,历史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我们对于一件作品的认识。
其他文献
针对高层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介绍其施工管理的主要方法和重点.
当今世界,商业正融入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领域。当代艺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也开始挽着商业之手共舞。近年来,二者的合作,开始比较多的出现。商业为艺术提供资源,艺术为商业提供
期刊
山西境内保存下来了大量的壁画作品,这些壁画主要是由民间画工所作,但由于民间画工身份的卑微,传统文献中一般很少对这些民间画工进行记载。所幸的是,明清时期山西碑石文献中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是对中国20世纪60年代与21世纪初乡村题材绘画的功能性与目的性的对比研究,并延申出乡村题材绘画在当下的意义变革的思考。  文革前乡村题材绘画以“建设新中国”、描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