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是随着人类与科技之间的矛盾经过产生、解决、再生、再化而不断前进的。在人类与科技互动的过程中,信息的传与达是人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随着信息供需双方的矛盾不断尖锐,采用何种方式有利于信息的准确传达,利用何种手段有助于人类迅速接受信息、理解信息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设计的产生源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其通过图形化的表征方式,将自然界、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的抽象、具象、感性、理性的信息显性化表示出来,以促进人类对信息的获取与获知。尽管人们采用图形化手段来归纳、整理、传播信息已经渊源已久,然而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由于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性质的变迁,那么在这种变化之下应当如何定位信息设计扮演的社会角色,该如何确认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的社会功能已经成为近来国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人为事物是一门研究“人造物”的科学,其认为设计行为的目标是追寻对外部条件而言“满意”的结果,而非绞尽脑汁去实现物自身的“最佳”表现,人造之物是对外部条件适应的结果。人为事物从设计动机的角度为人们对设计本质思考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本文将基于人为事物关于设计的基本观点,对信息设计的本体以及方法展开研究。本文从人为事物的视角出发,针对信息设计的非物质性特点,探讨以一种适应性设计的思路来定位信息设计本质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本文将基于人为事物的基本理论,对信息设计的本质以及信息设计师的责任进行了界定,认为信息设计是一个根据外部需求与外部限制(包括受众需求与文化环境限制等方面的因素),通过调配自身内部因素(包括视觉构成、媒介、支持技术等因素)所做出的适应性反馈,是一个“外呼内应”的过程。然后根据人为事物中对设计作为关联性系统的理论,建立了信息设计系统框架,并分别从系统的外部与内部对影响信息设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进而提出了在人为事物视野下进行信息设计应当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情景交融”三个方面去考虑内部与外部该如何配合以更好的实现信息设计的价值。最后,通过实际的案例,对人为事物视野下进行信息设计的基本过程进行了论证,并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后信息社会中进行非物质设计的展望,强调了信息时代信息设计转向人本回归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及信息设计师社会责任觉醒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