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扬子准地台西缘,地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分辖峨边穹断束、雅安凹褶束、成都断凹。这一区域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质特征复杂,岩浆活动、峨眉山地裂运动以及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各种样式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地质成果。但是这里作为成都理工大学教学实习区,缺少三维地质模型。本文通过对峨眉山教学实习区内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利用Go cad软件对这里进行三维建模,并对该模型进行构造解译,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Gocad软件的优点是利用DIS方法进行插值计算,同时可以自由选择和自动改变网格模型,实时交互操作。它能根据一系列具有空间坐标及物理属性的相互连接的节点,使各向异性数据作为插值的约束条件,创建任意形状的光滑面,构建更优化的地质模型。同时其建模步骤简单明了,构造建模的工作流程有十个步骤:数据管理(Data Managing)、定义工作区(Volume of interest)、断层面模型(Fault Modeling)、地层面模型(Horizon Modeling)、井分层数据约束断层面(Fault well markers fitting)、定义断层面间接触关系(Fault Contact Modeling)、地层面与断层面间接触关系编辑(Horizon-fault Contact Modeling)、井分层数据约束地层面(Horizon well markers fitting)、检查修改各层面之间的交叉关系(Remove Horizon Crossing)、利用定义的地质层序建立中间层(Isochore Modeling)。由于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且缺乏地震、物探等数据,所以我们利用地质图、地质剖面、地层产状、地层厚度等推测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的深部延伸。通过整理资料确定研究区构造格局、按照研究区拐点坐标生成工作区、按照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生成地质面、编辑各地质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将数据加载生成模型、修改模型属性并加载文字,完成了峨眉山教学实习区的三维地质建模。我们利用Gocad三维建模软件提供的多种方法,包括了模型Z轴缩放、旋转、分散、揭盖、切剖面、计算体积和面积、地质图或遥感图投影、动态切割剖面等功能对模型综合利用,解译了该区域各个断块的几何特征和构造特征。分析了该区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泥质复理石建造为主,其次发育碳酸盐建造和火山岩建造;上元古代早震旦世地槽全面褶皱回返,峨眉山花岗岩侵入,形成了这一区域的褶皱基底;震旦纪—古近纪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多次升降活动,分别对应了地层之间的多个平行不整合面;古近纪,印度板块向北运动,并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青藏高原被抬升,受南北向挤压,导致深部物质侧向逃逸,向东挤出,使研究区受到东西向的主应力影响,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一系列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的褶皱与断层;新近纪本区继承了之前的构造格局,峨眉山地区整个隆起,缺失了中新世沉积;进入第四纪,研究区受到西部区域构造应力影响,构造运动进一步发展,形成如今的构造格局。